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藝見紫金|《搖曳的鞦韆》:“一鏡到底”的年輕化審美

9月15日,2021紫金文化藝術節新創舞臺劇——南京市話劇團原創話劇《搖曳的鞦韆》作為首發劇目上演,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兩彈一星”科學家的崢嶸歲月與家國情懷,由南京市話劇團一級編劇陳學超編寫,劇本曾榮獲2018年度江蘇省戲劇文學劇本評選一等獎,併入選“中國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度劇本扶持工程”專案。

該劇說的是參與“兩彈一星”研製的科學家丁汝成,晚年“迎娶”表妹馮玉梅的故事。時間橫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之初。事件的開端由一筆鉅額遺產的繼承權而起,引發子女對身為博士的父親晚年娶了一個村婦的種種不解,其中涉及到打破傳統封建思想中包辦婚姻的桎梏,每個人在新中國剛成立階段,面對國家與小家之間的取捨。劇中人物,不論是代表國家棟梁的科學家丁汝成,還是平凡卑微的馮玉梅,一言一行都詮釋了超越恩情、友情、親情甚至愛情的人間大愛。

《搖曳的鞦韆》短短100分鐘的舞臺呈現,濃縮了大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對此,南京市話劇團青年導演李珺做出大膽創新,她打破了話劇慣用的表現方式,充分利用舞臺假定性,運用多空間並存手段,讓歷史進行時和現在進行時、心理空間和現實空間同時並存,使作品呈現更加年輕化,更趨向時代審美。

南京市話劇團團長常小川介紹,區別於此前眾多大製作、宏大敘事的劇目,話劇《搖曳的鞦韆》全劇一鏡到底,舞臺上只有9名演員,力求以細節戳中觀眾內心的柔軟,“這部劇是呈現出本土化、年輕化特色的一股清泉。編劇、導演、舞美設計、主演,全都來自市話,整個團隊平均年齡40歲以下,85後、90後擔綱挑大樑。”

如今年輕人成為文藝的主力承擔著和消費者,如何做到讓年輕人喜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式。不僅舞臺劇如此,公共藝術空間也是如此。在短影片年代,人們習慣了短平快的方式,一旦在3秒鐘內不符合口味立刻便划走離開。面對戲劇演出,不買票就連這3秒鐘的可能性都沒有,因此在口碑傳頌中,在劇本階段就需要認真思考如何符合年輕化的審美標準。

除了演員年輕化、劇情年輕化、臺詞年輕化。。。。。如何能夠實現舞臺快節奏切換也就是轉場也是年輕化的審美標準之一。這次採用的“一鏡到底”的方式,借鑑了影視劇的操作模式。如果說在電影中的“一鏡到底”當屬電影《1917》的劇本,影片講述了一名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這部電影完全是在一個“長鏡頭”中呈現出來的戰爭片。而在音樂劇方面,美國綜藝節目《詹姆斯科登深夜秀》就上演了一段音樂劇接力挑戰,12分鐘一鏡到底演繹22部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的片段。三位明星不只要配合佈景換裝,唱歌跳舞,臉不紅氣不喘還不跑調,絕對考驗演員的功力。這些是考驗更是創新!

話劇如何“一鏡到底”?在話劇《搖曳的鞦韆》中,我們看到男女兩位主演在燈光和音效的輔助下,利用聲線和肢體的瞬間變化,營造出劇中人物的年齡跨度。“有時臺上聲音‘叮’的一聲,燈光切換,披上一件外套,或是取下一條圍巾,肢體或是挺拔或是佝僂,聲音也在清亮和低沉之間切換,以此來表現出人物所處的時間段…。。。這種方式,獲得了成功,快速的轉場,快速的變換角色,並且交代清晰,這就減少了鴻篇鉅製的演員多銜接多、背景道具多成本高的問題,但是在年輕觀眾中獲得了好評。這種方式直接體現了影片時代“一鏡到底”的年輕化模式,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標準。王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