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自比李白取名李赤,模仿詩仙寫首《天門山》,蘇軾讀完拍手大笑

李白當年在唐代有多火?雖然對他讓高力士脫靴,讓楊貴妃研磨這兩件事,很多文史學者都多有懷疑,但在民間他擁有大量粉絲這一點是不假的。

甚至有個名叫魏萬的粉絲,為了能見到李白放棄一切,連老婆孩子都不顧了,追尋了他幾千里路,只為能見上他一面。

在那樣一個詩歌盛行的年代,把李白當明星一樣追捧是無可厚非的。但偏就有些文人,非得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來。比如有位秀才,本名叫什麼咱們已經不知道了,據說也是一個挺有才華的年輕人。他平時最喜歡模仿李白寫詩,而且自我感覺不錯,曾對人自誇:“吾善為歌詩,詩類李白”。為了讓自己更有名氣,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囂張的名字“李赤”。

人家叫李白,你就叫李赤,當時還有沒有人叫李綠、李藍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因為這一狂傲之舉,後來真的有人給他在史書上立了小傳,他的幾首模仿詩也都流傳下來,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他確實挺聰明的。

那麼這位李赤的詩水平如何呢?我們來看一首他模仿李白的詩風,寫了一首《天門山》:

迥出江水上,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落日舟去遙,回首沈青靄。

因為名字和李白很像,寫天門山的作品李白也確實有,所以坊間居然真的有人認為這是李白的詩。就這樣這首詩傳到了北宋,傳到了蘇軾手上。

蘇軾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他對於李白的詩風是非常瞭解的,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有不少意象是模仿李白。史書記載,看到李赤這首詩,蘇軾是撫掌大笑,說道:“贗物敗矣,豈有李太白作此語者”。

蘇軾是怎麼看出來,這不可能是李白的詩呢?要搞清楚這一點,我們得先看看李白的《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仔細品讀李赤的這首詩,會發現和李白原詩確實是有點兒像,至少在字面上很像。同樣是寫江水,李白的高明之處在於將山與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天門將楚江一分為二,就像有將水斷開的能力一般。李赤受其影響,但寫得要稍小氣了一些,他寫的是“石分浪花碎”,由大景變成了小景後,明顯氣勢上就不足了。

李白詩的後兩句,將太陽、帆船、青山一起寫進詩裡,兩岸和一片兩個數量詞的運用,讓它整體讀來朗朗上口。李赤詩的後4句,顯然也是想達到同樣的效果,所以他寫“晴霞”、“落日”、“船”,為此他還特意加上了“青靄”這一意象。但這樣雜糅的結果卻是,意象雖然多,但卻沒有重點,詩人的視角也是混亂的。

李白的另一個高明之處,在於他用字是非常精準的,他的《天門山》把每一個字單獨拿出來會覺得沒有一個高階詞,也沒用一個典故,但放在一起卻氣勢萬千。而李赤這首詩,“江水上”、“自相對”、“浪花碎”、“舟去遙”等詩句中的字句,用得都過於淺白,連在一起也缺了些氣勢。

正如蘇軾所言,李赤的這首詩顯然是無法和李白詩相提並論的。一般人或許能被相似的語言騙過去,但只要細細品味,就能發現不可能是出自詩仙之手。

不過,咱們也得承認一點,這首詩如果放在其它朝代,其實算得上是一首有水平的作品。至少“縹緲晴霞外”等句式,還是渲染出了一定的意境之美的。所以還是那句話:優秀不優秀,真的要看跟誰比。

其實以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李赤如果只是因為喜歡李白,所以給自己改名、還模仿人家寫詩的行為,也算得上是一個粉絲的正常行為。之所以會惹來蘇軾的嘲笑,很大原因是在於他誇自己“詩類李白”,這就讓人接受不了了。

這讓筆者想到大詩人張籍,人家追起“星”來,那才叫一個誠心。他把詩聖杜甫的作品一篇篇全拿來,一個字一個字地模仿。學完了還把它們燒成灰,拌上點兒蜂蜜吃掉。這種行為以今天的觀點來看,確實可愛,大家千萬不要模仿,但至於這說明了他是真心誠意的推崇杜甫,與李赤自比李白相比,確實要謙遜多了。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