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是春秋時期的隱士, 生性樂觀, 連孔子都要叫他一聲大哥

說起孔子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儒學經典至今流傳。喜歡周遊講學,閱人無數,門下弟子也是很多。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我們都非常敬佩的人,竟然還會被此人教訓一頓,而孔子對他也是讚賞有加,甚至恭敬地尊稱為大哥。

這個人就是春秋時期的隱士榮啟期。他是春秋時期的一位隱士,本身並不出名,後來也是因為孔子,他的“快樂觀”被流傳至今,而根據史料記載,我們現在常說的“知足常樂”的由來,就是因為這個人和孔子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而演變而來的。

知足常樂是一種豁達的生活太多,但是就算是如今的社會也還有很多人是做不到的。生活中很多的煩惱,甚至是一些犯罪的行為,歸根到底都是因為不滿足。而榮啟期的快樂觀,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孔子與這位豁達的隱士的緣分還要從孔子的一次遊歷講起。據說,有一次孔子游歷到了泰山,在山腳下遇到了一位老者,這個老者看上去就是年紀很大了,但是他渾身上下都洋溢著快樂的感覺,孔子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上前去與這位老者搭訕,問他這麼快樂是不是有什麼快樂的秘密,於是老者滿臉笑意的回覆了孔子三個快樂的原因。這就是後來很多資料中都有對“榮期三樂”的記載。哪三樂呢?

首先,榮啟期說自己第一的快樂是因為投胎成為人,而不是作為阿貓阿狗的任人宰割。其次,是因為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他身為一個男人,這是地位高一等的象徵,所以他感到快樂。(雖然這個有點強調男尊女卑了,不值得提倡,但畢竟這是時代所必經的)。最後,因為他年紀都已經九十多歲了,人生該經歷的都經歷了,他覺得不枉此生就是快樂的。

?孔子聽後感觸很深,而且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所以這才有了後來的傳頌,才有了後來“知足常樂”的典故。所以說,此人的快樂觀還真是值得學習呢!(當然除了第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