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人越窮,越要“苦讀書”

01

讀書不苦,不讀書才苦。

你今天讀過的書,也許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用過。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曾經讀過的書,就是腳下的路。

作家趙樹理說過:“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

智慧的礦產,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如果你當下還很窮,那就苦讀書,不斷豐富自己,改善生活。

02

讀書是功成名就的開始。

隋朝群雄之一的李密,年輕時,在宮裡

擔任宿衛。有一次,隋煬帝看到他,認為他有些神志不清,不適合當差。

李密

趁機會,假借生病,長期在家讀書。有一次,他外出拜訪親友,騎著黃牛,牛角上掛著書。他任由牛慢慢走,專心致志坐在牛背上讀書。

還有一次,李密一心讀書,身後有人和馬經過,都不曾察覺。這一幕,得到了越國公楊素的讚美。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

想當初,李密被隋煬帝嫌棄,如果他從此一蹶不振,那麼他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了。是書,讓他迅速崛起。

俗話說:“人窮了,鬼都看不起。”聰明的人,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愚昧的人,卻自哀自怨。

被人看不起,那麼你就要想辦法扭轉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一舉成名天下知。

03

讀書是提升意志力的過程。

俗話說:“寒窗苦讀十餘載。”讀書的苦,可想而知。

認真想一想,如果花十年時間,成就一輩子的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人不願意苦一陣子,就要苦一輩子。這樣的道理,顯而易見。

在晉朝的時候,有一個叫

孫康

的男孩。他家裡非常窮,連讀書的燈,都沒有提供。油燈裡,長期處於缺油的狀態。

有一天夜裡,孫康忽然發現,外面非常亮堂。他起床一看,發現下雪了,雪把光芒“收集”起來,映照在門口。不一會,孫康拿著書,走進了雪地裡。當冷得受不住的時候,就跑幾圈,暖暖身體。

孫康長大後,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學者,拿到了朝廷的俸祿,生活得到了徹底改善。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吃過的苦,都會變成甜蜜的因素,只是遲早而已。

一本書也許不會直接轉換成金錢,但是可以讓人透過考取功名、學會賺錢的方法、創造人生機遇等,不斷擴充套件賺錢的渠道,讓財富如流水一樣湧進自己的家庭。

並且,用苦讀書的精神去賺錢,也是可取的。

04

讀書是結交良師益友。

歐洲有句諺語:“讀好書就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當你拿起一本書,首先就是和寫書的人握手。你看到了作者簡介,一定會肅然起敬。能夠寫書的人,都有一段奮鬥的過程。

開啟書,你會發現,書裡有很多人物和故事。透過閱讀,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人生,也會學到成功的方法。以後,你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借鑑其中一個人的成功辦法。

當你開啟很多本書的時候,你的人生就再也不會孤單了。不管是國內的專家學者,還是國外的大人物,都成為了你的朋友。

孔子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讀書,其實是和智慧互動的環節。你不知道的,書都會告訴你;你知道的,可以寫成筆記,“告訴書”。

當你在書裡遇到了富豪的時候,你的人生,就遇到了貴人。

05

讀書是一種浪漫的生活。

有一句詩:吹滅讀書燈,滿身都是月。

是不是你會被浪漫的詩句感動?閉上眼,想一想,在一個寂靜的夜晚,有清風徐來,窗外有柔美的月色。你看書很累了,合上書頁,然後和月色一起入眠。美好的景色,湧進了夢裡。

如果生活在農村,也許在夜裡抓過螢火蟲。把螢火蟲裝進透明的瓶子裡,就變成了讀書的燈。真的很奇妙。

如果你在賺錢的時候,感覺迷茫了,身邊的人也不能 幫忙。你拿起書,讀一讀,就會發現,內心變得安寧了,人生的方向,也會忽然冒出來。

迷茫,其實是智慧不夠。

06

讀書是傳承美好家風的行動。

每個人都希望家庭能夠興旺發達。

一個家庭要持續興旺,就一定是兒女爭氣,出現了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徵兆。

不管你賺了多少錢,如果家裡有一個敗家子,所有的努力,都會功虧一簣。

學者朱熹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教育兒女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家人一起讀書。

清朝官員劉必顯,他非常注重教育,並用家訓來規範子孫的言行舉止。從他開始算起,家族裡人才輩出。清朝大臣劉統勳、著名作家劉墉就是他的後人。

把讀書的“苦差事”傳承下去,家庭的財富就會持續增加,並且家人會變得更加善良,成為時代發展的一面旗幟。

07

美國作家比徹說過:“衡量一個人是高貴還是低賤,要看他具有什麼樣的品質,而不是看他擁有多少財富。”

一個人是否富貴、貧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要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做人作風正派,內心安靜富足,就是真正的富有。

有的人,腰纏萬貫,但是做人非常惡毒,還算計別人。金錢給他帶來的不是好日子,而是“心窮”的徵兆,仍舊沒有擺脫貧困。

讀書,是一個智慧轉變成財富的過程。有的人,賺了很多錢,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的人,錢不多,但是擁有了“隱形的翅膀”,隨時可以高飛。

讀書,就像一縷陽光,湧進生命,如同金子一樣寶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