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個懦弱的人如何讓一個國家垮掉亨利六世做到了

在大約600年前,英格蘭面對一連串血腥又殘忍的王位爭奪戰爭,分崩離析,動盪不安,僅僅三十年的時間,王冠就易手了七次之多,而在此之間,上萬人遭受戰爭之苦,屠戮過程中哀嚎遍野,許多家庭因此家破人亡,這就是大不列顛王國曆史上最混亂且最殘暴的時期之一,後人稱之為“玫瑰戰爭”。

一切的開始,都源自於一場激烈的權力鬥爭,爭奪雙方分別是英格蘭王后安如的瑪格麗特,以及當時英國最有權勢的大家貴族一員——約克公爵理查德。雙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控制當時的國王——亨利六世。這場戰爭在後代眼中,是一場爆發於蘭開斯特和約克這兩個最大的王室家族之間的簡單家族紛爭,,最終目的,就是那個最高統治者的標誌——英國的王位。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這段血腥殘暴的歷史,其實不應該歸咎於家族之間的仇恨,英國譴責的是詭計多端的約克黨人嗎?是愛好挑釁引發戰爭的蘭開斯特黨人嗎?嚴格來說都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個愚蠢又無能,任由國家的傷口裸露時隔半個多世紀才得以癒合的國王亨利六世,更有人稱他為瘋子國王。

1450年夏季,英格蘭王位上坐著的,是那位有史以來最軟弱無能的國王——亨利六世,空有國王的稱號,但其實一切都全靠薩福克公爵的幫助,他自己並沒有一絲國王的領導能力,而在他執政的二十多年裡,法國的領地丟失了,外債也讓王室不堪重負,亨利五世辛苦打拼下來的一切都消失殆盡。亨利六世的無所作為讓所有人都不滿,反叛分子蠢蠢欲動,而當他最先處決了他的左膀右臂薩福克公爵,失去了這位得力助手,他就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可以為他的國家擺平大大小小的麻煩,盡力去維持國家的統一了。

與此同時,暴亂分子也清楚地明白,這個時機是反叛的最佳時候,於是一群武裝完備的暴徒衝入倫敦,在城裡肆意殺戮,整個倫敦都籠罩在陰雲之下,所見之處皆是血流成河,無辜的群眾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被摧毀卻無能為力,只能痛哭。

如此混亂的國家,最需要的就是一位強勢的國王,擁有足夠的手腕來控制混亂的局勢,結束殘暴的屠殺。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對於英格蘭而言,此時的亨利六世就是一個擺設,他的能力根本不能擔下這一重任,亨利五世戰場上勇猛殺敵,阿金庫爾戰役中擊退法國人讓整個英格蘭為他自豪。但是他的這個兒子,卻連戰場都沒有上過,他淺薄無知,面對當前的狀況,根本就無計可施,躲在宮殿裡的他,只想著能躲一時是一時。

他也試圖去管理,可是,原本應該鎮壓反叛分子的他卻做出了相反的舉動,他居然想要安撫這些人。亨利六世是不是貪生怕死不得而知,可是清楚的是,這個舉動實在是荒唐,他交出了當時舉國討伐的貪汙財政大臣賽依勳爵,叛臣們自然高興,殺掉這個人人喊打的勳爵,更有利於自己的目的。

但是對於這個國家來說,這樣的行為使情況變得越來越糟,反叛者在市政廳成立了一個非法的法庭,審判並且處決了賽依勳爵,同時還有他的女婿也慘遭殺害,此時,國家的三位最大貴族都已經被反叛者處決,英格蘭已經要面臨無政府的狀態。

在戰爭愈發無法控制之時,亨利逃走了,把難以收拾的爛攤子甩給了倫敦市長,市長不是亨利,他拼勁全力去鎮壓叛亂分子,雙方死傷慘重,泰晤士河下游全是從倫敦橋上掉落的屍體,雖然代價十分巨大,可是在7月9日,叛亂分子被暫時鎮壓下去了,而亨利作為國王,卻沒有一點作為。

亨利逃跑,他的妻子卻出人意料留了下來,瑪格麗特迅速遏制了混亂,並承諾赦免每一個自主投降的人,可是仍有小部分人選擇了抵抗,在亨利返回倫敦之時,那些決絕投降的人一一被斬首,只不過,這個命令並不是亨利的決定,而是瑪格麗特,亨利,根本做不出如此果斷的抉擇。

相反,在斬首時,他甚至捂住眼睛,不敢觀看行刑過程,反倒是他的妻子一直監督到刑罰結束,如此膽小如鼠的一個國王,簡直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失去了薩福克的他,此時居然要依靠自己的妻子來鞏固自己的威嚴,然而,他的妻子也幫不了他,即使瑪格麗特是有一些治國才能的,因為,她不是國王。

1450年9月27日,約克公爵理查德從愛爾蘭趕回來,試圖幫助亨利來管理混亂的情形,他是亨利的表親,自認為能力是可以總攬朝政的。然而,他回來晚了一步,昏庸無能的亨利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將管理英格蘭的工作轉交給了薩默賽特勳爵。

只是,這位勳爵剛剛在和法國的戰鬥中慘敗,並且丟失了一座城市,他確實不是掌管國家的最佳人選,即使論資排輩,也根本輪不到他。而導致日後戰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大批嗜血的失業軍人,而這些人,是從薩摩賽特失敗的戰役中歸來的,那為何選擇了他呢?因為王后。

瑪格麗特想要掌控朝政,但是身為一個女人,她必須找一個可以利用的人,而薩默賽特正是她挑選的代理人。王后和約克都是想要掌握朝政,使國家安定下來,同時將國家納入自己掌控的軌道。只可惜,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才是最有能力的人,這樣的分歧,讓國家更加的分裂。而這一切,亨利從未出面過,他的無主見更是英格蘭最大的隱患。瑪格麗特徹底擊敗約克後,一直在背後暗自操控著這個國家,亨利,依然是那個無主見無能力的懦弱君主。

1453年,瑪格麗特終於懷孕,如果誕下的是一個王子,那麼亨利的王位就有了繼承人,但是,曾遭受命運垂青的英格蘭,再一次遇到了新的麻煩,這個麻煩僅距離200英里而已。

英格蘭在和法國100多年的交戰中,先後失去了向巴尼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僅剩下的加斯科尼的金雀花王朝,也在300年後的1453年崩潰了,因為加斯科尼也失陷了。嘲諷的是,此時的亨利正在參加一個狩獵聚會,龐大的王朝被亨利六世的無能不作為逼向了絕境。

得知訊息的亨利緊張過度陷入昏迷,醒過來的亨利神志不清、目光呆滯,根本做不了任何決策,雖然他本來也根本沒有能力做決策。一切都是王后在做決定,他只是以國王的名義去釋出訊息而已,但是亨利的神志不清,讓英格蘭的王子的出生刺激亨利,但卻並無成效,無可奈何的瑪格麗特試圖利用小王子的權威來統治,只是她弄巧成拙了,非但沒有成功,失去了國王支援的她,被約克打了個措手不及,她的心腹薩默賽特勳爵也被約克關進了倫敦塔。

但是王后並沒有屈服,她崇尚做事有始有終,可是她的行為卻讓人無法理解,她釋出了一份有五項條款的議案,要求內容令人震驚,這份議案在文獻中有所記載,她不但要求享有土地的全部管理權,還要求任命大法官財政大臣以及國家的所有官員,甚至還要求決定助教的人選。

她認為理所當然,這種女人掌權的行為在法國並不稀奇,但這不是法國,英格蘭官員自然不會買賬,他們紛紛抵抗,受制於一個女人,還是一個法國女人,貴族們不可能同意,而國王又處於不清醒的狀態,此時,約克自然受到了推崇,1454年3月27日,約克成為了王國的護國公。

約克是有能力的,他剛一上任,就打了一場漂亮仗,鎮壓了北方一些長年不止的貴族紛爭,這也表明了亨利清醒時到底有多無能:毫無主見接受王后建議,將權力傾數轉交給一個戰敗的勳爵,完全忽略了約克的存在。

約克並不是徒有虛名,他的治國能力是許多人有目共睹的,此時的王后憤怒卻無計可施,只能看著約克的權力越來越大。然而,在聖誕節那天,約克再次遇到了危險,亨利恢復神智了,王后的機會又來了。剛一甦醒,亨利就下令釋放薩默賽特,如此隨意地決定,不詢問這一年期間發生了什麼,不看約克在次期間有何作為,亨利的無主見讓人有些憤怒。但是無奈,他是英格蘭的國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王后憑藉著亨利,再次權傾一時,此時的約克,必定會受到王后的報復。這對於倔強的約克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恥辱,所以他決定背水一戰:他帶領著3000人的軍隊,討伐薩默賽特。這種行為,已經接近叛國,畢竟,薩默賽特是亨利親點的接手人。

得知約克前來的薩默賽特雖然倉促集結了2000人,但是他有一個王牌,就是亨利六世,國王跟隨他一起來面對約克,如此荒唐的舉動,或許只有亨利才做得出來。從未有過自己想法的他永遠被別人牽制著,薩默賽特讓亨利參加戰鬥,並不是指望他可以在戰鬥中做出什麼貢獻,只是因為想要藉助國王的名義,打一場不光彩的戰役,而亨利卻欣然前往,被利用卻還渾然不知,是愚蠢還是無腦?

薩默賽特清楚自己其實處於劣勢,唯一的擋箭牌就是這個國王,所以試圖透過談判來改變當前的困境,約克十分強勢地表示只有交出薩默賽特才能讓他停止前進,這顯然不可能。約克別無選擇,不打自己就不會有好的結局。

所以,約克和自己的同盟沃裡克決定主動出擊,兩人帶領手下輕而易舉就突破了障礙,在狹窄的街道里砍殺對方計程車兵,打得對方措手不及。與此同時,約克計程車兵俘虜了亨利,將他關進了教堂,約克則繼續前進,試圖找到薩默賽特,殺掉這個無恥小人。

正是這場微不足道的小戰役,揭開了血腥的玫瑰戰爭,而這一切,真的怪瑪格麗特的陰險權鬥嗎?真的怪約克殘暴殺戮嗎?都不是,瑪格麗特和約克一樣,都想透過自己的能力維持國家的統一,保證國家可以維持下去,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唯一最應該承擔責任的國王,卻時刻都在躲避。

自己擔負的責任最重大,卻同時又是最懦弱的人,甚至還沒有王后果斷,假如亨利能有擔當,龐大的金雀花王朝怎麼可能如此迅速地就被分裂?假如他能夠明辨是非,又怎麼可能逼得約克走上叛國的道路?要知道,約克可是他的表親。

玫瑰戰爭的開始,讓英格蘭在以後的30年裡戰爭不斷,殺戮不停,從約克與瑪格麗特的鬥爭開始,英格蘭已經分崩離析,龐大的金雀花王朝註定要結束,因為仇恨的烈火熊熊燃燒了數十年。

所以,罪魁禍首是誰?不是不顧一切試圖阻止丈夫的統治分崩離析的瑪格麗特,也不是那個以高尚的意圖為出發點試圖拯救英格蘭的約克公爵理查德。因為,他們兩個都是想要拯救英格蘭,而是懦弱無能的亨利六世,他的不作為讓整個英格蘭遭受重創,讓幫助他維持國家的人反目成仇,流血犧牲,讓這種憤怒與仇恨延續下去幾十年,從而引發了玫瑰戰爭。所以,玫瑰戰爭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答案也就昭然若揭。

參見《英國全史》 BBC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