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魯貴卿:被馬明哲兩次看中的男人

樂居財經 林振興 曾樹佳 發自北京

63歲的魯貴卿,本該到了頤養天年的退休年齡,卻選擇接下馬明哲的第二張“軍令狀 ”。

5月24日,魯貴卿被正式委任平安不動產新一任董事長兼CEO,原董事長兼CEO鄒益民退休離任。而魯貴卿肩上,還身兼平安建投董事長兼CEO之職。

在馬明哲的平安帝國中,平安基建與平安不動產作為保險資金配置、對沖通貨膨脹、平衡經濟週期的“定海神針”和“壓艙石”,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今,這兩家公司都交由了魯貴卿。

這位被馬明哲兩次欽點的男人,有何過人之處?

在魯貴卿身上,有幾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氣概,他是一位高大魁梧的北方漢子,曾歷經軍旅生涯的磨礪。而最為人知曉的戰功,是他曾經帶領老國企中建五局脫離“險境”,他也是陳錦石八顧茅廬請來的業界泰斗。

如今,魯貴卿身上的標籤不僅是“中建系”“中南系”,他還烙上了“平安系”。

“定海神針”與“壓艙石”

2019年中,已過耳順之年的魯貴卿對職業生涯有了新頓悟,試圖尋求轉型。此時,年長他三歲的馬明哲遞來了一張金燦燦的邀請函。他思慮再三,最終選擇加盟平安帝國旗下的平安建投。

成立於2019年12月19日,註冊資本金150億元的平安建投(全稱“平安建投投資有限公司”),是平安旗下的“新物種”,定位為平安旗下唯一一家專注於基礎設施領域工程專案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平臺。

這並不是平安第一次成立新公司。在過去數年裡,裂變新公司,開闢新業務,早就變成了馬明哲的常規動作。平安內部喜歡稱之為“養蠱”。

近兩年來,國家大力佈局發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建設投資的時代風口,讓馬明哲嗅到了新商機。

有了天時,馬明哲還缺人和。而魯貴卿在基礎建設投融資領域的過人之處,積累了大量經驗、資源和人脈,與平安建投十分契合,這也正是馬最為看中的地方。

雖然援引了一名強將,但平安在基建領域面臨的“假想敵”卻無比強大,不僅有自帶資金的國企央企,還有政策性銀行以及其他險資、頭部房企。

魯貴卿有自己規劃步驟,短期內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地鐵、公路、城區建設、環保水務、產業園區” 五大業務板塊,中長期致力於擴充套件“能源、機場、港口、水利、通訊”基建全景領域。

他還定了一個 Flag,未來8年計劃基建資產配置規模超萬億。

截至目前,平安建投直接對外投資3家企業,分別是重慶平泰置業管理有限公司(100%)、東莞市安威置業有限公司(100%)和平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48%),並間接持股18家企業。

魯貴卿喜歡引用古今戰役典故,他把平安建投的發展階段比作三大戰役:

2020年是第一戰役“遼瀋戰役”,主要目標是“謀戰略”,實現戰略落地的主動出擊;今年上半年是第二戰役“平津戰役”,要“定勝局”,“基本跑通商業模式”是建投在這場戰役中的關鍵戰果;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是要打的第三戰役“淮海戰役”,要“擴戰果”,要讓建投的商業模式在市場進一步獲得認可,打出知名度。

而眼下,平安建投的第二大戰役還在進行中,馬明哲為何將平安系統裡唯一一個自營地產板塊的平安不動產,也全權交由魯貴卿?

從股權架構來看,平安建投由平安不動產持有50%,兩家公司交由同一位管理者,也是理所應當,有利於戰略協同。而魯貴卿不僅是一個敢於打破常規、作為很另類的人,他更是一個善於整合資源、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管理者。

19年前,魯貴卿接手中建五局時,五局在中建體系內屬於資不抵債、在邊緣線掙扎的危機關頭。

走馬上任後,他將基礎設施、房地產兩項業務同中建的房屋建築傳統板塊合併運作,後來這兩個板塊開始貢獻利潤和現金流,把五局帶到了第一陣營。

往後12年間,五局創造了經營規模增長60倍,利稅總額增長88倍,利潤總額增長957倍奇蹟,形成了驚世的85°發展曲線,入選國內外多所名校經營管理教學案例。這些都歸功於魯貴卿。

而今看來,馬明哲將平安建投和平安不動產託付予魯貴卿,或正是看好他過去整合創造的突出業績,不排除未來這兩家公司將在戰略上有更多協同作戰的可能。

2020年中時,平安不動產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調整,馬明哲對其下了新的指示“做大做強,擁抱科技”。

在這一點上,魯貴卿對於數字化轉型也有頗深的認同。今年3月初,他在刊物上發表了9300餘字的見解,並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三個基本方向:一是企業管理數字化,二是專案建造智慧化,三是產業生態網際網路化。

未來,平安建投和平安不動產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插上數字化翅膀,又會給這家險資公司帶來什麼?這些都是令外界最為期待的。

而在魯貴卿空降之前,蔣達強的到來,也讓外界對平安不動產有了更多想象。3月5日,平安不動產內部發了2021年1號人事令,聘任蔣達強為平安不動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從職位序列上來看,相當於總裁。

相比魯貴卿在房屋建築、建設投資方面的資深經驗,蔣達強的經驗更多集中在房地產開發業務方面。

在弘陽,蔣達強履職1100天。帶領弘陽一路開掛,在行業下行期規模三年翻了三倍,從南京“遷都”上海,闖入行業50強,坐擁兩家上市公司,成為新一批中小房企發展的啟迪者。

蔣達強與魯貴卿一樣,都沒有選擇創業之路,他認為相對“從0到1”的創業,自己更喜歡從“1到100”中找到成就感。

一位中國企業界頂級大佬對蔣達強說,“人生過中場,過往起起落落都是種經歷,雖說粗一些,但折騰也有價值;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從粗到精,與高手為伍、去做長久的事。”

而眼下,在平安不動產這個平臺上,蔣達強正與另一位高手相遇相識、共同並肩作戰 。

“成功都是逼出來的”

在魯貴卿的經典語錄中,有這麼一句話:“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成功都是逼出來的。”這正是他從農村窮娃娃,到基建工程兵部隊的小兵,再到建築業界傳奇人物的真實寫照。

小時候的魯貴卿,生長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在他的回憶中,能穿上母親親手縫製的棉花小襖,就倍感幸福。高中畢業後,他返鄉勞動,贏得了生產隊團支部書記的頭銜,開始展現工作認真仔細的一面。

1976年,魯貴卿開始入伍當兵,一直到1988年,他做的都是文秘工作。此後,他向局領導提出下基層一線工作,在298平方米的配電室工程中,當起了小工長。

利用勤奮與天賦,他從一位看不懂建築施工圖紙的職員,進階成為一名真正的建築人。不僅累計了專案的專業知識,還對企業執行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有所瞭解。這對其往後的職業軌跡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厚積薄發之後,魯貴卿終於在中建五局一鳴驚人。

2002年前後,中建五局陷入了連年虧損、拖欠工資的困境。時任中建集團總經理的孫文傑,決定對它做出改變,直言“要飛身跳到火坑中去,而且要在火坑中跳出一出十分精彩的大戲來。”

後來的結果眾人皆知,接下擔子之後,魯貴卿確實演繹了一出“大戲”。在他掌舵的三年內,中建五局經營規模突破了100億,完成了扭虧脫困的目標任務。

之所以能夠扭轉局勢,跟魯貴卿的執掌風格密切相關。

對內,他嫉惡如仇,敢於歪風邪氣鬥爭到底;對外,他也敢於向惡意刁難、企圖賴賬的客戶“拍桌子”。

敢於打破常規、又具備專業能力的管理人才,向來備受追捧;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希望能讓其成為自身的“輔助者”。也正因為於此,魯貴卿才在後來轉戰中南、平安,多了兩個履職的標籤。

2017年,經中南建設再三邀請,他遂許陳錦石以驅馳。59歲的他,儼然成為了中南內部的二號人物。

期初,他統管的是中南建設整個大建築板塊,包括建築、建投、土木、園林等業務。但後來任命有變,其僅負責建投。

履職中南的兩年裡,魯貴卿取得了一些戰績,但相比於此前在中建五局的力挽狂瀾,似乎顯得略為平淡。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如果魯貴卿風頭太盛,難免會被人質疑“喧賓奪主”,蓋過一把手陳錦石的風頭。

不過,彼時在魯貴卿的職業“轉型期”,他還是迎來了馬明哲拋來的橄欖枝。

擁有地產、金融等多板塊的平安集團,也意在以參股、控股、全資等股權投資和股債結合、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聚焦於基礎設施領域。這給了魯貴卿更大的專業發揮空間。

上任之初,他一下就點出了平安在基建領域的“美中不足”。儘管集團在綜合金融和科技創新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週期長、收益穩、數量大的長效資產配置,卻存在很大的短板。

他給平安建投畫下了圖景,即透過“投、融、建、運、退”基建領域全週期運營機制,實現資本、資產、資源這“三資融合”,進而實現生產要素市場化的最優配置。

而今,魯貴卿又被正式委任平安不動產新一任董事長兼CEO,地產與基建的運營結合,是他的另一項任務,也是新挑戰。

在中建五局任職期間,魯貴卿曾寫出了自心血之作《多數人能走的路》。書中,他點出了自己做職業人的一系列心路歷程。眼下,他要繼續踐行自己的職業經理人之路,完成自己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