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真正會說話的人,不是口若懸河,而是懂得這幾種聊天方式

人與人交往,往往是始於“顏值”,終於“言值”。

一句話說好了,入心入肺,說不好,反目結仇。

很多人以為,能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是坦誠相待。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莊子·徐無鬼》裡寫道:“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張嘴、閉嘴是一門學問,是做人賢明善良的體現。隨口而出,其實是口無遮攔,並不值得推崇。

真正會說話的人,不是口若懸河,而是懂得這幾種聊天方式。

01

換位思考,對症下藥。

有道是,未經他人苦,不勸他人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經歷也是大不一樣的。如果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和說話,就會變成“以己之心,渡人之腹”,言語會顯得很狹隘。

孔子周遊了很多個國家,得到了很多位君王和大臣的接見。因此,他免不了要和大家聊天,談論國家大事。

孔子對齊王說,要節省開支,保全財力。因為當時,齊國正在修建宮殿和園林,有享樂的徵兆。

孔子對魯王說,要廣納賢才。因為魯王身邊的三個大臣,勾心鬥角,排斥賢惠的人。

孔子對楚王說,要學會取悅百姓。因為楚國地廣人稀,需要人氣。如果百姓開心了,周圍邊家的人就會來安家。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不能唱反調,更不能做強加於人的事情。我們要記住一條原則:不建議雞向鴨學習游水,因為雞的天性是怕水的。

當你把對方的心思揣透了,一開口就會說中他的心思,提出的建議,也恰好是他想要的。如此一來,大家就能成為知音。

02

把握節奏,不觸怒別人。

每個人都有怒火。如果你衝著別人的怒火說話,就是火上澆油。如果你懂得緩一緩,別人的怒氣消停了,再說話,也許就會接受了。

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雖然你的話是一片好心,但是仍舊會“逆耳”,需要反思。

春秋時,晉靈公很長一段時間,不理朝政。大臣趙盾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說,仍舊沒有奏效。趙盾不死心,繼續勸說,晉靈公發怒了,設下埋伏,放出惡狗來咬他。

有句話說得好:“誰都救不活一個不想活的人。”

遇到爛泥巴,你就不要指望能夠大有作為了,唯有放棄,才是最佳選擇。

說話就像下棋一樣,高手會走一步看三步。以步步為營的方法,贏了對方,並且不和對方結怨。

03

真實可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發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如果你靠謊言來獲取別人的信任,是一定會失敗了。哪怕是謊言可以環環相扣,還是會有漏洞出現。正所謂,銅牆鐵壁,也會漏風。

春秋時期,齊國的宮殿裡,飛來一隻奇怪的鳥。齊王很疑惑,派人去魯國,向孔子諮詢:“這是什麼預兆啊?”

孔子說:“這個鳥,叫做商羊,它的到來,意味著要下大雨。有童謠為證:天降大雨,商羊起舞。”

齊王根據孔子的判斷,修理了溝渠,改善了堤壩。

過了一陣子,大雨來臨,齊國沒有受到損失。齊王感慨萬千

:“孔子的話,真實可信。”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任何時候,做好防備大雨的工作,是沒有錯的。藉助一些自然現象,來提醒我們,做一些防患於未然的事情,人生才會平安,天下才能太平。

因此,我們與人交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長遠,根據歷史的變遷,來推斷事情的結局和發展的過程,做到言之有據。

04

善於引導,讓對方開口說話。

《史記》有這樣一句話:“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

對於高高在上的人,你要小心說話,不要讓對方難堪。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你不得不低頭。

可是,賢明的人,怎麼能夠不提出建議呢?如果以為順從,就變成了唯唯諾諾了,也就會導致高處的人做出錯誤的判斷,甚至一錯再錯。

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是需要引導的。

春秋時,楚王想去荊臺遊玩。大臣子祺認為,這是不好的事情,會滋長吃喝玩樂的歪風陋習。

楚王不聽勸告,執意要去。大臣子西,主動引路,一路上和楚王聊得很開心。

忽然,子西話鋒一轉,說

:“自古以來,阿諛奉承的人,要受到懲罰。我今天就是這樣啊。”

楚王很納悶,請求子西把話說完。於是,子西提出了停止遊玩,並且把荊臺用來做王者的墳墓的建議。

楚王非常愉快地接受了。

孔子給子西點了個贊:“至哉,子西之諫也!”

賣個關子、留下懸念,說話可以引人入勝,真是太妙了。這樣的聊天方式,不管是用在誰身上,都會特別有效。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拐彎抹角,即便在快節奏的生活裡,也不能不這樣。

05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作出二十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聊天的方式,是千變萬化的,既要有禮儀和原則,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具體分析。凡事要經過大腦,判斷對了之後,再說出來。

心直口快的人,對人沒有惡意,但是言語的尺度把握不準,也會得罪人。並不是誰,都有大的格局,都能接受別人的建議。

如果不知道如何說話,那就多一些沉默,學會微笑的肢體語言。

你的話,要比沉默更有用,不然就別說了。

要記住,我們無法管好別人的嘴,唯有管好自己的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