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30歲往後的大齡剩女,基本都嫁給了3種人,而且第一種居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隨著我國女性獨立意識的增強,女性逐漸從傳統中的刻板印象中走了出來。“做自己”、“為自己而活”、“不做家庭的附庸品”成為了很多新時代女性的人生座右銘。

社會也不像從前那般對女性百般刁難,所以很多女性的能力也能在其事業上得以展現,在實現思想獨立的同時,也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

但這也造成了另一種社會現象,現實生活中的女性結婚率開始走向下降趨勢,並且很多女性選擇了晚婚甚至不婚。

在她們的觀念中,如果婚姻的存在是為了降低自己多年來的生活質量,那為何要結婚?

再加上,現今許多的人結婚後並未過上理想的婚姻生活,而是以另一種病態的方式存在,這讓更多未結婚的女性提心吊膽,需要在面對結婚物件時謹慎再三。

一方面,有些人一直在等能夠與自己各方面都適配的結婚物件,而另一方面,則是害怕婚姻帶來的副作用難以承受。

但現實生活中,很難有人真的能將不婚進行到底,除非是能經濟獨立的自由人,否則最後都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走上婚姻的殿堂。

人們常說,年輕是女人最好的加分項,很多人也喜歡用年紀來當作評判女人的標準,在相親的市場,女人的年紀更是成為了首選項。

那麼,現實生活裡那些30歲往後的大齡剩女,最後都嫁給了什麼樣的人呢?

一、“門當戶對”的物件

在傳統觀念中,認為女性在婚戀市場中更突出的是活力與青春,因為這些在進化心理學上,被認定為能激發男性的荷爾蒙,激起其生理喚醒的因素。

年輕貌美的女性也能夠帶給他們獎賞刺激,讓他們堅信與這樣的女子在一起,能夠保證下一代的優良傳統。

可30歲往後的女人卻無法具備男人所想要的一切,婚姻的構建也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美好,兩個人相愛即可組建婚姻。對大齡剩女而言,若不是遇不見對的人,她們也不會單身至今。

當週圍的朋友都組建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時,很難有人的內心會波瀾不驚。

因為當人處於群體中時,會以群體整體的發展趨勢來評判個體的行為。即使此時她們還未遇上心目中的他,也會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選擇與市場上經濟相當的男性組建家庭。

長時期的等待讓她們的內心更加清晰,與其要一份理想愛情,倒不如以雙方經濟的實力相當,來減少婚姻後的爭吵與依賴。

門當戶對的婚姻雖說比較現實,但有相關研究表示,這樣組建的家庭幸福度會更高。

二、離過婚的男性

對30歲以上的大齡剩女來說,她們的內心非常人所能及,思想也到達了一定的高度。

她們不再像年輕女孩那般過度在意男性的外貌,喜歡年輕有活力的小鮮肉,身邊同齡的男性也早已步入婚姻殿堂,這時,她們就會在相親市場中選擇有過一段婚姻的男性。

他們的經濟實力可以提供大齡剩女一個穩定的生活,在心智上,離過婚的男性也會比同齡男性的心智稍微成熟穩重,懂得體貼女性。

此時,大齡剩女們不會再死守曾經堅持的擇偶標準,如果交往下來對方的人品不存在問題,這些離過婚的男人也會成為她們組建家庭的選擇物件。

三、比自己經濟條件差的

根據交易學而言,在婚戀市場中,男性與女性都有ABCD四種類型,A類是最頂級的人,D類則是最底層的人。

很有意思的是,現實生活中,A類男想找B類女,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無法駕馭同等優秀的A類女性,又看不上比自己等級低太多的,所以,B類女很符合他們的擇偶標準。

以此類推,B類男會選擇C類女,C類男會選擇D類女。如此下來,最終,市場上只剩下A類女性與D類男性兩種人,而A類女性便是我們今日所稱的剩女。

她們因為太過優秀,反倒成為被剩下的人,但其中的有一部分的女性,無法接受自己與比自己低等級的男性在一起,所以選擇了不婚。

當然,也存在一些女性,她們認為自己已經夠優秀了,所以不用太在意對方的經濟實力,故而選擇了比自己經濟實力差的男性。

- The End -作者 | 湯米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