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地府之望鄉臺:人死後真的會去望鄉臺嗎?

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黔首百姓,一個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註定了有一個結局他必須要接受,這個結局就是生命的結束。

道教講究人死之後根據善惡判處去處,善者魂歸天堂,惡者必下地獄,而不管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都需要去地府走一遭。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臺,望見親人哭哀哀。”

鬼魂在去地府報到之前,因為對陽世的親人念念不忘,便登上望鄉臺,最後遙望家鄉一眼,在大哭一場之後,才死心塌地的前往“陰曹地府”。

此言出於劉紹棠的《荊釵》三二:囀兒推搡著牛蒡。牛蒡一個踉蹌,正撞跨進門來的杜大活驢懷裡。“別白磨鞋底了!那個地主的兒子早離了陽間下陰曹,上了望鄉臺,過了奈何橋。”

民間流傳的說法就是,人去世後,鬼差會押死去的人走,這時他還能聽到陽世的親人的哭聲,他戀戀不捨。

鬼差會把他帶到一個叫望鄉臺的地方,讓他在看一眼在陽世的親人,也是為了讓他沒有遺憾,安心的再次投胎為人,當然這只是對一些在陽世沒有作惡的人才會這樣。

相傳民間有對雙胞胎兄弟,大的叫戈矛,小的叫戈盾。兄弟倆雖是一胎所生,但性格截然相反。

戈矛成天悠手好閒、不務正業,惹得鄉里鄉親皆不歡喜,隔三差五總有人告他的狀,令人望而生畏,側目視之。

戈盾品貌端正、眉清目秀,性情溫和、舉止大方,從小愛好書棋琴畫,十九歲上中了頭名狀元,令人十分羨慕。

看在戈盾的份上,老百姓對戈矛總有幾分讓謙。在他們四十七歲那年初夏的一天中午,忽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雷聲過後有人發現戈矛忽然口吐白沫,沒有等人反應過來,他已兩眼發直暴死在街頭。戈盾在外做官多年,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後痛哭了一場。

因為他哥哥在生前做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竟哭得死在街頭,或許這就是天意吧!正好城隍爺手下的黑白二鬼,俗稱“黑白無常”巡邏人間。他們披著長髮、吐著長長的紅舌,面目猙獰,令人毛骨悚然。

他們手持勾魂令牌和鎖鏈,把二人的亡魂勾到城隍廟,經過“六曹”判官查核,二人陽壽已盡,因為戈矛一生作惡多端,判為惡鬼;而戈盾一生求進好學,判為好鬼。

相傳他們死後都在“望鄉臺”上停留了三日,以回眸自己曾搏擊一生的美好世界,最後望一望家鄉,並觀察自己的子孫、親戚在自己死後的表現,去辨別“孝悌親情”的真偽。傳說戈矛悔恨自己生前所做所為,還在“望鄉臺”偷偷哭泣,但已為時晚矣。

據說,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五殿閻羅王,因為地獄第一殿是距離陽間最近的地獄建築,又因進入第一殿時各路鬼魂尚沒有飲孟婆湯,鬼魂們對陽間的生活和親人們還存有眷戀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陰間的名山,企圖再回望一下陽間的情景,但他們卻無法望見。在這種思親欲見卻不得相見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

作為第一殿閻羅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聽聞此事,動了惻隱之心,命鬼差建築瞭望鄉臺,並將其遷至天子殿旁邊,允准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與親人。因此,望鄉臺又稱“思鄉嶺”,成為了陰間鬼魂遙望陽間的視窗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望鄉臺,還原指古代久出不歸,或者是長年流落外地的人,為眺望故鄉而登臨的高臺。後來,隨著道教的鬼神觀念成為了一種神話傳說,是進入地獄的鬼魂們眺望陽間家裡情況的地方。

要問人死後真的會去望鄉臺嗎?這個答案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回答得了,活人不能死人亦不能……一切都是生者對逝者的一種哀思和對逝者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狀態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