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蘇軾很有智慧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是精華,值得一讀

眾所周知,詩詞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中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它凝聚了作者畢生的智慧和心血。因此我們品讀詩詞,實際上就是品百味人生。再加上古代文人又大都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豐富的生活閱歷,所以我們更可以從詩詞中汲取到生活所需要的營養和智慧。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平山堂》,便是蘇軾很有智慧的一首詞。其中最後兩句“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是精華,它不僅有蘇軾對人生如夢的感喟,還蘊含了蘇軾超然脫俗的出生意念。簡單來說,就是蘇軾向世人傳達了一種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而這便是我們今天品讀這首詞,應該要汲取到的生活智慧。

題中的“平山堂”,位於今天揚州西北的大明寺旁,它是歐陽修當年知揚州時所建。而我們都知道歐陽修是蘇軾的恩師,所以當蘇軾在平山堂看到了恩師歐陽修生前的詞作手跡,便心生感慨,於是創作了這首詞。因此某種程度上來看,蘇軾這首詞是從對恩師的緬懷,寫到了人生如夢的感慨上。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詞《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首先,詞的開篇“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蘇軾描述了自己到平山堂的一個經歷。即我第三次到平山堂,我的半生就這樣彈指之間過去了。很顯然,蘇軾在開篇就開始了撫今追昔,為後面抒發人生如夢的感慨起到了鋪墊作用。緊接著的“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則是告知蘇軾創作此詞的主要原因,即恩師歐陽修已經仙逝,堂上卻留下了他的親書手跡。

從“十年不見”來看,我們可知蘇軾上一次與恩師歐陽修歡聚,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了。這十年裡,蘇軾宦海沉浮,奔走四方,可以說是有了豐富的生活閱歷和人生感受。因此當蘇軾來到平山堂,看到恩師歐陽修在壁上留下的遺草,頓時睹物思人,心生感慨。於是就有了對歐陽修的緬懷,也就是下面“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所說。

即今天我在平山堂前寫下這首詞,就是為了悼念文壇英傑,已經仙逝的故揚州太守歐陽修。至於這裡的“楊柳春風”,則是源自歐陽修在平山堂壁上留下的詞作《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可見蘇軾這裡是以景襯情。

然後,我們再看詩的結尾兩句“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即別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即使人活在世人,一切都不過是一場夢啊。其實在蘇軾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這種人生如夢的感慨,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歸根結底,這與蘇軾坎坷的人生境遇有關,且他的恩師歐陽修同樣有坎坷的人生境遇。

所以蘇軾才會藉著緬懷恩師歐陽修,抒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蘇軾的人生如夢,不是面對坎坷人生時的消極無奈,而是表現出了一種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地超越,也就是一種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縱觀蘇軾的這首《西江月·平山堂》,他是蘇軾智慧的結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傑出作品。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