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打坐入定後是什麼體會?

一、氣脈不通難入定

剛開始按要求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在這一階段我體會到靜坐調身的關鍵是腰要直。腰直而後身正,胸腹部憋著氣,呼吸舒暢,頭部也自然感到清爽,心才能靜得下來,體會到神清心靜的妙處。公眾號:洗髓功熊貓

這樣靜坐一段時間後,就感到腰痠背痛,兩肩發麻,心裡也很煩亂,一下子進入了不好的境界。可見,身心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至此我才明白別人講的“氣脈不通難入定”的意思。

為了調整生理,活絡氣血,我改為先做幾節動功,然後站會兒樁順化一下氣機。做完適度的調整後,我再坐下來練靜功,這時候頭腦更容易清靜下來,身體也有微微的暖意。每次練功,身體上的痠痛不適總比上一次有所延後,靜心端坐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二、昏沉散亂可防治

這個階段可能是我能初步地靜下來,所以反而覺得雜念分外得多,幾乎就是紛飛不斷了,越不想有雜念,雜念越多。後來聽從老師的告誡:“不要管它”。原因是“不能再有雜念了”本身便是雜念,以賊防賊,賊去賊入,又怎麼能安寧?

練功中對雜念“不要管它”果然使我靜坐時焦躁的感覺消失了,可我又發現這時候自己非常容易順著雜念想下去,由此及彼,流轉不息。偶爾想知道自己剛オ“想到了哪裡”,卻又想不起來,真正是昏沉而且散亂。

為了克服這種毛病,我慢慢地摸索著去觀心念,念頭來了,我不再想著去排斥它,而是下意識地判斷一下是善念、正念或者非善非惡的“客觀”,然後默唸口訣:萬念歸一,心如止水。

隨著觀心止念功夫的熟練,我慢慢能比較自如地觀照心念了。我發現,如果止念用得太死的話,很容易使自己緊張煩躁,“啥都不許想”事實上一兩次也辦不到,就象用圍堵想使水不溢一樣,雜念之流總會東衝西撞,反而不容易靜得下來。這當中,總之不要執著,自然地運用,時而觀,時而止,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欲速反而不達。

三、心如止水是真境

有一天我上坐練功時忽而起念:“心如止水”,止水只是相對地靜呵,可不是“心如死水”,死水一潭何來“活潑潑地真意”?於是我繼續練下去。收功後,我從這一次的境界中得出:靜坐中做到心如止水、清澈無染遠比心如死水、了無生氣更符合靜坐之道。從此以後,我在靜坐中偶爾有念頭生起也只是由它生滅,瞭然不生分析判斷之心。

幾次以後,逐漸進入了一種空闊靈動的境界,不是刻意的死寂枯空,大異以前的感受。而且,閉著眼內視時,眼前也逐漸地形成一圓形的明亮亮的白色光團,在定境中很穩定,稍有微細念頭,在圓光中立即有所反映。

這樣持續了半年,有一天晚上在靜坐中我忽然聽不到任何聲音,頓時感覺不到身體在哪兒,恍然進入了茫茫無邊的宇宙,只是心識還在。在一微細念頭也不起的情況下出了境界,回味當時在定境中所體驗的,是與一切生起和消亡都毫不相干的,幾年的靜坐體悟、我終於明白了何謂“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