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人為啥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體現了祖先的大智慧

華夏文明的歷史歷久彌新,即使已經傳承了五千多年,但是那些古老的文化卻仍舊伴隨著華夏子孫的一言一行,我們的骨血就流傳著許多的傳統文化。但是時代在發展,中華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還剩下的已經是很少一部分了,大多數的傳統文化都消失在了時代的更迭中。

因為祖國的強大,中華文化的魅力,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外國人開始研究和學習我們的各種文化。但很多人往往只學到了皮毛,而並沒有深層次的瞭解到,這些東西內在裡表達了些什麼含義。就像是最簡單的筷子,在中國隨處可見,很多外國人也放下了刀叉開始學習使用筷子。

但是它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筷子的代表意義,首先就是筷子的長度,雖然現代的筷子長度粗細都各有不同,但是最初的筷子是被嚴格要求長度的,七寸六分一點都不能多也不能少,古時候的筷子都是按照這個長度來製作的,那麼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它代表的是人的七情六慾,古人認為人應該直面自己的七情六慾。

再來是筷子的粗細形狀,古時候的筷子都是按照一頭細圓,一頭粗方的模樣來製造的,這代表的是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還有使用筷子的姿勢每根手指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它們代表了古人的理念,是華夏人們對人和世界萬物的認知。現在知道這些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它們卻一直都流傳在每一個後人的身上。

除卻筷子之外,很多人對我國的度量衡中的斤兩的含義也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就是數量的不同,現代社會中,斤兩採用的十進位制,也就是十兩為一斤。但是在古時候可並非如此,斤兩是古代常用到的計量單位,不過最初的時候,是十三兩為一斤,後來又變成了十六兩為一斤,最後沿用到改制之前。

斤兩的數量被統一是發生在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之後,當時的天下一統,秦始皇看到各個地區的文字和計量單位的不同,深感這會影響到百姓的生活和國家的運轉,於是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斤兩的數量也是在這個時候被統一的。大秦的丞相李斯將其最終定為十六兩一斤。

說到斤兩的誕生和互相的關係,就得提到我國第一工匠魯班,當年魯班發明了許多的人們生活中會用到的東西,其中也包括了用來稱量重量的木杆秤,木杆秤的使用歷史非常悠久,時至今日菜市場還經常能看到它的出現。據說當年的魯班是根據星辰中的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來製造了木杆秤。

一杆秤上有十三顆星星也就是十三個刻度。後來李斯又在十三顆星星的基礎上增加了三顆,代表著“福祿壽”三者,意在警示人們,做買賣絕不可缺斤少兩,不然一兩少福,二兩少祿,三兩少壽。古人最是相信這些,自然也會更加的約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