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商隱的《錦瑟》到底表達了什麼意象?這首詩你讀不懂就對了!

要說盛唐時期有李白杜甫,那麼晚唐慶幸有李商隱!李商隱的這首《錦瑟》太有名了, 我們大家都會背。那麼《錦瑟》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我們如何評價《錦瑟》這首詩呢?它在璀璨如星河的大唐詩中能佔據一席之地麼?詩經女孩帶你一起來看。

一、《錦瑟》的背景

晚唐時期,在鄭州滎陽一戶普通的官宦人家裡,有一位叫作李嗣的縣令正在教孩子識字。這個2歲兒童叫作“商隱”,字“義山”。父母給他取名“商隱”,大概是要他像秦漢時期著名的隱士商山四皓一樣,德才兼備,光宗耀祖吧。

李商隱年少時受令狐楚的照顧,考了5次終於中了進士。令狐楚離世後,他告別了長安,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娶了一位賢妻。

當時晚唐有牛黨李黨一爭,他少年恩師令狐楚屬於牛黨,而王茂元屬於李黨,這讓李商隱背上了個罵名。838年,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複審中被除名。第二年,他雖透過考試,但僅得了秘書省校書郎這樣的職位,轉眼就被調任弘農縣蔚。昔日的恩人子弟已經官至宰相,自然是打擊報復他這位忘恩負義的李黨了。

843年,他的岳父王茂元也死了。這時候李商隱已經三十而立,還拖家帶口,他無視眾口鑠金,抱著簡歷再次站在了人才市場。李商隱有才基本上不會失業,但是能幹多久取決於他的老闆能活多久。這次他剛找到工作不久,自己的老闆武寧軍節度使盧弘(他的父親是著名詩人盧綸,寫“大雪滿弓刀”的那位)死了。他再次失業。

這時候的李商隱真的是心如死灰了吧。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突然接到訊息,自己的媳婦也病故了,讓他馬上回家。李商隱與媳婦王氏感情深厚,回想自己幾十年的經歷,不禁潸然淚下寫下此詩。

以上就是《錦瑟》這首詩的背景。那麼,《錦瑟》一詩到底說了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二、《錦瑟》的賞析

錦瑟無端午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經女孩這裡提前說一下,有些詩越解釋清晰,而有些詩就是還不如不解釋呢。像詩經裡的《蒹葭》、李商隱的這首《錦瑟》,都屬於後者,我們只讀它的意境就覺得很美了,至於怎麼理解其實不那麼重要了。但是還是要說一下大致意思的。

詩的首聯以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錦瑟:裝飾華美得瑟。瑟:撥絃樂器,通常二十五絃。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五十弦:這裡是託古之詞。作者的原意,當然也是說錦瑟本應是二十五絃。意思是精美的瑟為什麼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這一段藉助對形象的聯想來顯現詩人內心深處難於直抒的千般情懷以及詩人滄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萬種體驗,點明“思華年”的主旨。

第二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這裡有兩個典故,必須說一下。“莊生夢蝶”說的是戰國人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比喻夢中樂趣或人生變化無常。“望帝化鵑”是說一個叫杜宇的成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望帝當國王的時候,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穀雨、立夏、小滿,就飛到田間一聲聲地鳴叫。人們因此又把杜鵑叫作杜宇、子規、催歸。

這裡詩人賦予典故以新的喜悅哲理,“曉夢”:青春美夢,年輕時立下的宏偉大志,色彩斑斕的喜悅理想。“迷”迷戀,沉溺也不放棄,不可割捨,不懈地追求喜悅。這句是說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託身於杜鵑。詩人為了的理想進行了不懈追求,無奈卻掙扎於牛黨李黨的爭奪之中,左右為難鬱郁不得志,到頭來只是一場夢,只能像望帝一樣託付於杜鵑。

第三聯,又是好幾個典故,作者用巧妙的語言融合在了一起。珠有淚,據《博物志》記載:“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 “藍田”據《元和郡縣誌》記載:“關內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就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波之界,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

第二、三聯一共用了四個典故,呈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緒。莊生夢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化鵑,包含苦苦追尋的執著;滄海鮫淚,具有一種闊大的寂寥;藍田日暖,傳達了溫暖而朦朧的歡樂。詩人從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樣的神奇、空靈,他的心靈向讀者緩緩開啟,華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觸等皆融於其中,卻只可意會不可言說。女孩詞窮了,沒文化了,只能說好美。

詩的尾聯是一種總結和迴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情”總攬所抒之情:“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更令人難以承受。此時此景為什麼要現在才追憶,只是當時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這句採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

三、《錦瑟》的歷史地位

我們如何評價《錦瑟》這首詩,他在璀璨如星河的大唐詩中能佔據一席之地麼?

答案是太能了。如果不是李商隱,晚唐的詩估計沒有那麼絢麗。如果說李杜開創了盛唐詩歌的序幕,李商隱的詩就把節奏帶向了高潮。無論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還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亦或是“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都把唐詩拉伸了一個高度。

就拿這首《錦瑟》來說,看似詠物,實則無物。全詩詞藻華美意境深沉,通篇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傳達出最真摯的情感。你說你讀懂了,好像又沒懂。你說你沒懂,可是讀一遍又覺得懂了。

金代元好問說《錦瑟》:“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一方面,我們遺憾著“獨恨無人作鄭箋”,巴不得有能人站出來,替我們把李商隱的詩講清楚;另一方面,我們又覺得“未許人箋錦瑟詩”,害怕越解釋越糊塗,今人整理了好多此詩的解釋和意義,你們究竟信哪一種呢?

所以我們知道,《錦瑟》這首詩很美,它是晚唐時期詩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朦朧詩的代表作,就足夠了。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