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郭沫若死後為何沒被葬入八寶山,卻被葬入了一處山野大寨?

凡一代有一代人之文字,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也。正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有著從事此種職業的人才會有如此之多的佳作問世,才會為我國創造更多的文學輝煌!

郭沫若先生的一生成績斐然,他不僅透過自己對各種學術的研究獲得了大量頭銜,更是熱衷於歷史劇本的創作,這些成就對自己、於國家來說都是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而他所留下的一切足夠讓他葬入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但他卻沒有被葬在這八寶山,反而卻是被葬在一處山野大寨。

郭沫若先生也是來自於普普通通的小農家庭,但他卻沒有像常人一般渾渾噩噩的生活下去,他少年時頗顯才能,更是天賦極高。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薰陶下,對民主思想的渴望使得他遠渡日本進行學習,看到在民主下生活的日本人,再回頭遙望那生活在愚昧無知的中國人,他決定棄醫從文,如魯迅先生一般,以筆為槍,筆指封建,追尋那黎明前的光明,破除那封建的毒瘤。

步步走來,郭沫若的文學創作能力也越發純熟,新文化運動時期,他在新思想的熱潮中爆發出了自己的文學作品,這一舉將他推向了中國新詩奠基人的地位,一時間他的詩集《女神》享譽文壇且那以詩歌散文為載體的特點,更是寄託著他當時洶湧的熱情與對新時代的期望。他那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使得當時的文壇引起了一時轟動。同一時期,他又創作了著名的歷史戲劇《屈原》,這也讓他的名氣更上一層樓。真是應了那句鮮衣怒馬少年時,一舉成名天下知。

在他的名氣越來越出名的時候,倒是有些人對他的人品也是顯得更感興趣。這也是因為郭沫若先生曾有過三任妻子。但他們卻沒有比較浪漫的結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正如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擇優的權利,爭議只管他人說,他們之間的感情自己怎能不懂,愛與不愛之間,自有他們體味!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奮力向前,儘管前路歷經坎坷曲折,但我們從不後退,因為我們知道,那裡是我們心之嚮往的地方!郭沫若先生在後期的工作中也開始躋身於政治領域,在文學與政治之間,就有如魚得水一般,開始了自己的學習之旅。

一方面進行著文學創作,另一方面研究編纂書籍,探討馬克思主義,在郭沫若先生的努力下,我國的唯物史觀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延伸。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之間,他對待社會的態度也慢慢的得到了一個高度的昇華,他想改變人民落後、愚昧的思想,想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就連流傳的魯迅與郭沫若之間的論戰也是以希望國家發展為核心,讓社會進步,讓人民得到更好的生活,他們的所想所求,不摻雜任何的私心,雖然彼此的追求不同、認知不同,但他們的追求與抱負卻是同一個方向!

人處在社會之中就勢必會受到社會的影響,沒有人可以脫離社會而獨立。正是因為如此,在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甲骨文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奧妙也是在郭沫若先生所著的書籍《甲骨文合集》的貢獻下才得以瞭解。郭沫若一生所學、所知、所著甚多,他就像是一個貫通古今的脈絡一般,與歷史對話、與文化談心,用他那洞觀世界的心靈為我們留下一件件歷史的文獻。

八寶山革命公墓原為八寶山護國寺,現已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公墓。能夠在八寶山安葬的人都是曾為我國做出顯著卓越貢獻的人,除此之外,也包括文學巨匠才有份量進入此處,這既顯示了他們的榮譽,也是對他們的貢獻給予肯定。而郭沫若先生也是當之無愧的有資格進入此處,但他卻出乎意料的選擇了另一個地方,來到了他念念不忘的山村大寨,雖然這不是他的家鄉,但在此地所聞所感皆已為心之所在之地。

1965年,我國提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而身為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也是積極響應,他帶領著一批科學家們來到了這處山西大寨,在這個地方,他看到了普通山寨村民的淳樸和那艱苦奮鬥的精神。據說,昔日此地還是一番貧窮破落的景象,可在當地村民的自力更生和日復一日的不懈奮鬥下讓大寨煥然一新,正是有著這些純真的心靈才深深的打動了郭沫若,讓他深深地記住了他們。

而且山寨人民還提出了“不要國家救濟糧、不要國家救濟款、不要國家救濟物”和“不減向國家的銷售糧、不減集體的公積糧、不減社員的分配糧”的“三不要”和“三不減”的精神,這也更使得郭沫若敬佩起他們。

雖然後來郭沫若先生離開了此地,但依舊在我國的《光明日報》多次書寫詩詞來歌頌他們的大寨精神。他更是多次談起懷念那段和人民在一起的時光,他們同吃同住,一起勞作,就在離開時他還說有時間也會來大寨看望大家,再次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

或許正是被那大寨人民淳樸的感情所牽掛,也是為了去完成當初自己所說過的話,郭沫若先生才囑咐家人讓他與大寨人民同安眠、共話語。最終,他被葬在了大寨附近的虎頭山,在此與大寨人民永世相依。

或許從他來此地之時,就已註定了此生,大寨人民那勤勞勇敢和不服輸的精神和郭若沫先生心中的豪邁之情在一次次的交流之中碰撞出了那親切的感情。我們都追求贏得生前身後名,而他卻從不在乎這些虛名,身前名利,身後雲散。對於他而言,能與這勤勤懇懇的人民在一起,與這千千萬萬的百姓在一起才是自己最高興的事情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