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除夕貼聯,掌燈粘對-春聯要在除夕下午貼才好,這是規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時候,人們認為桃木有辟邪、驅災之功用,因此,過年的時候,就在門兩旁掛上桃符。

據傳,公元964年,後蜀國國君孟昶,突發奇想,除夕時讓手下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作為桃符掛在他住室的門框上。

這兩句話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這樣,寫字的桃符,不僅避邪驅災,還表達了人們過年時的祈福與祝願等。於是,寫字的桃符便流傳開來。

寫字桃符,掛在門側,兩句話當然是豎著聯寫,為了好看,當然,字數相對。人們稱之為“對聯”,因為此聯為賀春,又稱之為春聯。

春聯什麼時候貼呢?正像王安石詩中寫的那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聯是要在除夕貼的,後蜀國國君孟昶的第一幅對聯也是在除夕貼上的。這是為了體現兩年之年“新舊”的交替——舊地去,新的來,新年煥然一新,貼得早了,聯就“舊了”,起不到作用了。

在我們家鄉,“除夕貼聯,掌燈粘對”的說法——意思是,春聯不能貼的太早,最好是在除夕那天下午,太陽下山後再貼,這裡有一個說道。

過去人們日子過得緊巴,農田用具,雞苗鵝仔,都是春上賒賬買。當然,日常用品,賒賬也是常事。這些賬有的有了錢能“主動”還上,有的要等人來上門討賬。比如走街串鄉的貨郎們,你想找他,是不容易的,有不少賒家根本不知道他家住何處,甚至姓什名誰——可見當時人們有多麼的淳樸——這樣,該賬主人只有等賒家來要,無法主動奉還。

要賬要走街串戶,需要時間,因此,賒賬的主人就要等。

在除夕之前,特別是家有賒賬、賒主沒來要賬之前,大門上是不能貼春聯的。

因為在我們家鄉,貼上春聯,就意味著“年開始”了,過年是講究吉祥和順的,要賬的不能再上門,再上門要賬就顯得“不地道”、就是不讓人家好好“過年了”。

因此,如果主人家還有帳未還,春聯就不能先貼,要等,一直等到太陽落山,要賬的實在不來了,才開始貼春聯。

當然,如果家中實在困難,年前確實沒錢還帳,那就早早地、甚至在除夕的前幾天就貼上春聯,表明“我實在還不上帳了,要等明年了!”

這個時候,春聯早貼,是主人對賒家表示的一種歉意。而要帳一方,一旦看到主人家貼上了春聯,無論對方該多少錢,自己有多麼困難,也都不會再上門去追討了。

因此,在我們家鄉,貼春聯不僅是過年的標誌,還昭示著誠信和寬容。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各家各戶,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否則,各家的春聯,基本上都是“除夕貼聯,掌燈粘對”。

而誰家如果年年早貼春聯,說明這家日子過得不好啊,如果家有男兒,媒婆都是不願上門的。

各位親們, “掌燈貼門對兒,來年多福氣兒!”你家的春聯,一定要等到除夕那天太陽落山後再貼喲!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