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精讀少讀能培育出更甜的果實

徐特立曾說:“讀書總是以少為貴,人不貪學;不怕讀的少,只怕記不牢。”我認為,精讀少讀能培育出更甜的果實。

有位作家曾說:“我喜愛一本書。第一次通讀讓我悟到了人情,第二次通讀讓我悟到了道理,第三次通讀讓我悟到了人生。”為什麼百年來人們總是反反覆覆解讀分析我們從小便開始接觸的四大名著?正是因為這樣的著作,字裡行間流露著那個時代的訊息與思想。這是我們與歷史的橋樑,是今人與古人的對話。《水滸傳》中的好漢為何相聚?最後最終為何淪落至此?是那個時期統治階級的無能。是作者藏在章節中的心聲。《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只是一行人打打殺殺受盡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到了真經的故事嗎?很顯然,並不是。路中遇到的每一個妖魔鬼怪都有可能是那個時代的社會投影,這漫長取經路的每一難又何嘗不是人生路上的歷練。《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的傑作,更是暗諷著那個時代裡被功名利慾操縱著的眾生相。我們精讀名著,不僅僅是瞭解他表面上所呈現的情節。更是要品味其字裡行間,從時代背景出發,發掘一本書背後的大千世界。只有這樣,這顆知識樹的果實才豐碩,有甜味。而快讀多讀能帶給我們什麼?更多的是現象和情節。正如杭高那位因讀書多讀書而以面試滿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的俞同學。他每天讀三至四本書,以快讀的方式挑選其中的一兩個特別感興趣的章節再讀。這樣確實豐富了閱讀量,可他在這其中很可能丟失了更多有意義的其他章節的知識。或許,某本書的核心觀點就隱藏在那本書的其他章節之中,這本書雖翻閱了一遍,也只是很淺層的吸收。但俞同學因此被錄取了,說明這是適合他自身的學習方法,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適用。

精讀少讀要選合適的書讀。不僅是前文提到過的四大名著或是《儒林外史》,外國文學名著中批判諷刺如《人間喜劇》,細膩真切如泰戈爾《飛鳥集》也是很好的選擇。《戰爭與和平》細膩生動地展現了另一個時間空間中的壯闊史詩。而《唐詩三百首》也可以提高文學素養,下筆如有神。精度少讀能帶給我們的東西很多,鍛鍊我們對於文字的體察和共情,帶動我們的大腦思考,豐盈我們的心靈世界。

“不加思考的難讀或無休止的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

用心呵護和培育一棵小樹,它就會生長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