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有人說書法根本不是中國畫的基礎!你怎麼看?

#FormatImgID_1#

文:李敬仕

某些理論家諄諄告誡人們“中國畫的基礎不是素描,而是書法”,認為“書畫同源”,“畫者書之餘”,“畫法全是書法”等等。有人甚至根據字的優劣來判斷畫家作品的良莠。初聽之下,似乎頗有道理,但仔細深究起來,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所謂“基礎”,是指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中國畫作為從屬於在造型藝術“繪畫”中的一種,其基礎自然是描繪和塑造視覺形象的能力,俗稱“造型能力”。而筆墨只是中國畫的個性語言,相當於色彩是油畫的個性語言,不管是筆墨還是色彩,其目的都是為塑造視覺形象服務的,脫離了造型,只能是一場與繪畫活動無關的遊戲而已。

傅抱石、關山月 《江山如此多嬌》

首先,從語義上說,中國書畫界經常樂於提及的“書畫同源”說,“同源”即指同一個源頭,猶如一個母親生下了一對雙胞胎,他們之間只能是兄弟姐妹的關係,不存在誰是誰的根本或起點之類的從屬關係。如果試想中國畫不向書法汲取營養,中國畫也不會就此而消失,它依然會按照繪畫自身的規律繼續向前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書法就沒有中國畫”的說法就不可能成立。

其次,從時間跨度上來考察,書法不可能是中國畫的基礎。文字是從圖畫裡面衍生分離出來的,圖畫是文字的母親,而書法藝術又是以文字為依託而演繹出來的, “書畫同源”的說法並不成立。把後出現的書法說成是先於它出現的繪畫的基礎,顯然有悖於常理。

賀天健 《九月桐江桕子紅》

再次,傳統的書法性用筆,不能涵蓋中國畫“筆墨”的全部意蘊。最初的中國繪畫和書法,都是平直用筆,後來書法用筆先於繪畫逐漸走向成熟,書法可供中國畫借鑑的地方才顯現出來。因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中國畫主要靠線條來植柱構梁、確立形體,且使用的工具是基本相同的文房四寶,加上藝術的原理在諸多的姊妹藝術中本來就有相通之處,藝術家從相近門類的藝術中求助得益本屬常態。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畫與書法作為姐妹藝術,雖然關係親近但仍然各有自身相互不能替代的獨特規律。

黃賓虹 《棲霞山居圖》

第五, 把書法過甚其詞地說成中國畫基礎的原因,正是源於對文人畫的片面認識。所謂的“文人畫”,不是指作畫人的身份,也不是指畫中追求的文人情懷,而是指區別於“畫家畫”——俗稱詩、書、畫三結合的一種繪畫樣式。不可否認的是,“文人畫”確實為中國畫藝術開拓出另外一片廣闊天地,提供了一種新的審美機制和創作觀念。

然而,“中國畫”的名稱本來就缺乏科學性而受到廣泛的質疑,即使以現在約定俗成的“中國畫”概念的涵義來看,“文人畫”也只是其下面眾多繪畫樣式中的一個,被陳師曾稱之為“形式欠缺,思想優美”。

李敬仕 《深潛碧流如遊空》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藉助西方“現代構成”理論,為非書法性筆墨賦予現代美學意義,無疑為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和興旺注入了強勁的新鮮血液。吳冠中先生摒棄傳統書法性筆墨而畫出的大量佳作的經驗,應該受到尊重並給予必要的研究和總結(但他的帶有為自己辯護色彩的“筆墨等於零”論,是違背文藝理論基本常識的錯誤論調)。

於非闇 《玉蘭黃鸝》

綜上所述,書法不是中國畫的基礎。它們之間的關係猶如詩歌和中國畫之間的關係,是姐妹藝術之間的關係。它們的原理相互融通,可以相互交流、溝通和借鑑。但不存在誰決定誰的好壞與否。一個畫家採用何種筆墨樣式,那是畫家本人自己的選擇,承認和鼓勵創作多元化是拓展和繁榮中國畫的必由之路。畫家要畫出好畫,關鍵是要注重審美體驗,有感而發,以情定言,緣情擇法,法為心聲,這樣才會有底蘊深邃、畫情並茂的佳作問世。(文章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