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宋江死後,吳用完全可以一走了之,為何要自盡?

水滸眾位英雄好漢的結局至今想起都讓後人唏噓不已,有人痛恨著當時大宋朝廷的險惡也有人痛恨著宋江等人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顧全體梁山好漢們的命運,其實,怎樣去考量這件史實都不為過,只是,如若能夠將歷史人物或是史實放在當時整個歷史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或許,我們能夠得出的評判就會更加可觀,對於很多感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今天來聊聊吳用的結局,眾所周知,吳用的才能在大宋年間可謂鳳毛麟角,他也曾自詡是諸葛在世,而宋江慘遭毒殺之時,吳用並不是沒有機會遠走高飛,他卻選擇在宋江的墳前自盡,很多人對此是很不理解的,畢竟,如果吳用真的能夠審時度勢也必定懂得隱忍這個道理。而當我們將吳用放到那段真實史實中去考量,再結合著吳用本人的一些性格特點,對於他如此結局才能有著更為理性的認識。

躊躇滿志卻未能如願後英雄的悲涼與孤獨

有一點可以確定,吳用與宋江當年聯手帶領梁山好漢們接受招安,滿心滿意是為了讓自己與兄弟們能有一個更高、更好的人生舞臺去施展的,而在大戰方臘之前,好漢們的英勇表現也真的沒有讓世人失望,即便是在方臘一戰中大傷元氣,好漢們也還是展現了不俗的實力,能夠歸來的好漢更是精銳般的存在。只可惜,連宋江與吳用都沒有料到的是,當他們接受招安下山的那一刻就已經落入了大宋朝廷的圈套。

所以,宋江的離世對於吳用來說算得上是致命的打擊,想想看,如若宋江不死,就算好漢們最終未能如願得到自己想要的權勢和地位,憑藉這對搭檔的配合,哪怕再回梁山做籌謀也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的。

可吳用終究是以謀劃為主,沒有了能將自己的籌謀完美落地的宋江,又面對著好漢們死的死、走的走這樣悲慘的結局,曾經的躊躇滿志未能如願,吳用的這顆英雄心也難免倍感悲涼和孤獨,所以,追隨宋江而去也算是了卻了吳用內心的孤寂,畢竟,死後之路還有好兄弟們相伴。

聰明人選擇自行了斷總好過被朝廷清算

要說吳用在沒有選擇招安之時或許還會對朝廷存有一絲希望與遐想,不過,隨著好漢們奮力征戰依舊不能獲得善終的結局,吳用身為聰明人怎麼不會看清當時朝堂的利益糾葛呢,而朝堂連宋江都不肯容忍給予毒殺處置,吳用也深知自己離被朝堂清算的日子更是不遠了。

在原著中曾提到吳用夢到自己會追隨宋江而去,或許,這就是聰明人吳用的預感吧。其實,他選擇自行在宋江的墳前了斷也是完全想明白了自己接下來會面臨怎樣的結局。

或許,吳用的這一舉動也是受到了宋江的啟發與影響,要知道,宋江的被毒殺,朝廷做的十分隱秘以致宋江也是在飲下毒酒才發現,而後的朝廷也並沒有將梁山好漢們再度定性為反派勢力,所以,吳用選擇在宋江的墳前自盡,一則可以免除自己與宋江一樣被殘殺的結局,二則還可以在死後得到忠肝義膽追隨兄弟的美名。

怎樣想來,這樣的結局都好過被朝廷清算的結局,這也是聰明的吳用在人生失意之時為自己做出的最後明智打算。

身為梁山靈魂人物卻未能保全兄弟性命的慚愧

很多人都說,這一點才是吳用選擇自行了斷的最大原因,因為,吳用是在宋江死後以及看到兄弟們悲慘結局後才恍然大悟自己才是梁山真實的操控者,梁山起起落落的一切都是吳用的選擇造就。

所以,如若兄弟們能夠得到重用或是平安度日還好說,眼看著大多兄弟慘死,碩果僅存的又無奈歸隱或是遠走他鄉,梁山舊日輝煌不再,吳用的內心充滿了愧疚感,而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有以死謝罪而已。

如果從這一方面來考慮,吳用的確算得上是在最後醒悟與良心發現,其實,當初選擇在梁山起義,他曾配合晁蓋以及宋江為好漢們撐起了一片得以自由生活的空間,而在招安之時,他與宋江也的確為兄弟們儘可能地爭取著更好的出路,可吳用終究沒有逃過朝廷的算計,這對於謀略專家來說是最大的恥辱也是他對於兄弟們最大的慚愧,如此,謝罪也僅剩自行了斷這一種方式了。

其實,後人還有評價是,吳用選擇草草了結性命更是出於對於梁山活下來的一些好漢們的忌憚,要知道,他當年與宋江的確也機關算盡地為了招攬更多忠義之士而選擇用計謀陷害了一些曾在朝廷擔當要職的人士,比如呼延灼、關勝一眾人等。所以,吳用可能也發掘就算朝廷放自己一馬,這些人很有可能最終因當年的事情敗露而追殺吳用到底,所以,了斷算是了卻吳用身後麻煩最好的方式。

無論如何,吳用的死一定有當時的形勢所迫與個人情感在其中,而我們身為後人也更應明白凡事皆有因果,我們也終究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一深刻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