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詩經·周頌·桓 馬放南山, 英雄遲暮

一統天下之後,武王回到周都鎬京,常常滿腹心事,直到深夜都無法安睡。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來到武王的住處問安,武王說:“告訴你吧:上天不享用殷朝的祭品,從我還沒出生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朝歌郊外野獸成群,遍地害蟲。上天不再保佑商朝,才使我們僥倖取得了今天的成功。上天授命建立商朝時,曾經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雖然說不上政績光輝卓著,但也不至於滅亡,才使商朝維持至今。我怎麼能使上天賜給周朝的國運永葆不變呢?這個問題困擾著我,哪裡顧得上睡覺啊?”

武王又說:“我想要確保周朝的國運永遠延續,要靠近天帝的居室,找出所有的惡人,像對待紂王一樣懲罰他們。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確保我們西方大本營安定平穩。我還要辦好各種事情,直到功德照耀四方。從洛水灣直到伊水灣,地勢平坦,是從前夏朝人定都的地方。我向南眺望三塗,向北遙望嶽北,觀察黃河的水勢,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區,這裡離天帝的居室不遠,正是建都的好地方。”

隨後,武王命人測量、規劃洛邑,為在此修建周都進行準備。然後,武王將戰馬放養在華山南面,把拉輜重的牛放養在桃林區域,把武器收入武備庫中,整頓軍隊然後解散。向天下表示,中國已經平定,武王不再用兵了。《周頌·桓》就是讚美武王安定天下的頌歌:

綏萬邦,屢豐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於天,皇以間之。

“桓”即威武之貌。全詩九句,不分章,就詩意而論可分為三層。前三句為第一層,提出天命歸周,“萬國和睦,連年豐收”就是證據。周朝以農耕立國,豐收與否往往決定了民心向背。而獲得農業豐收必定依賴風調雨順的自然條件,因此“屢豐年”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天命所歸的表現。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歌頌武王和全體將士的武功。讚頌武王麾下將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衛周室。“桓桓”二字簡明而強力地形容武王之威武,“王”與“方”押韻,聲調雄壯。“於以四方”則與首句“綏萬邦”暗合,前者強調征服統治,後者強調國泰民安,周室君臨天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第三層。詩人禱告上蒼,請讓天帝來作證,句意上也呼應了“天命匪解”。詩意的核心其實是宣揚軍威,樹立周天子的崇高權威。

全詩語言雍容典雅,威嚴而和諧。武王克商之後第二年,生了重病。這時,在周國南方和東夷地區又發生了叛亂。

王室大臣們非常擔心,都虔誠地進行占卜;周公旦也齋戒沐浴,禱告上天,希望為武王消災除邪,還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去代替武王,並將禱文藏起來,從不宣揚。一番祈禱之後,武王病果然漸漸好了些。

然而,這僅僅是迴光返照,沒過多久,在位只有六年的武王還是駕崩了。一代雄主,龍殯歸天,享壽五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