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據記載,夏朝時的劉累養過兩條"龍",他養的究竟是什麼?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龍就是上古時期的神獸之首,它本領強大,可以呼風喚雨,一直有被民間百姓所供奉。同時對於華夏兒女的意義重大,是刻在骨子裡的信仰,因此華夏子孫也被稱作 “龍的傳人”。古時的君王被稱為 “真龍天子”,身著的服裝都有繡著龍的圖案,這樣不僅可以體現一位天子的威嚴,據說還會有 “龍氣”庇護。那麼龍這麼神奇的物種,真的曾經在世間存在過嗎?對此有些人持肯定的態度,有些人則覺得不可能,儘管說法不一,龍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依然重大。

夏朝時期就有這樣一位君主,曾經命令一個名叫劉累的人為其飼養兩條“龍”,並且這件事是有依據的,它被記載在了《史記》、《左傳》等書中。如果龍真的在世間沒有存在過,那劉累當時養的到底是何物呢?據記載,夏朝時的劉累曾養過兩條“龍”,這是真的嗎?如果不是真的那他養的究竟是什麼呢?

據記載,夏朝這位君主叫孫甲,某天朝中有位大臣向他上奏了一件奇事,有一雌一雄兩條龍從天而降,降落的地方恰好位於河南省臨穎縣。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註定,孔甲急忙命人前來占卜,想要確定天降二龍是吉兆還是凶兆。訊息一經傳出,朝中大臣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些臣子上奏說:“天空突降兩條神龍,並且這兩條龍並沒有要飛走的意思,肯定是吉兆,實乃天降祥瑞”。因此有臣子提議找一個會飼養的人,專門負責龍的日常照看。劉累曾經跟養龍的人學過手藝,在飼養的技術上可以稱得上是比較專業,因此孫甲馬上命人找到劉累,讓其好好飼養這兩條龍。

不知不覺七年時間過去,劉累把這兩條龍飼養的很好,體型壯碩、生龍活虎。孔甲為此對他進行了賞賜,封他為御龍氏。劉累原本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養殖戶,一眨眼獲得了這麼高的名號,自然是無比開心,慢慢地開始飄飄然起來。誰知好景不長,兩條龍中的雌龍突然死掉了,這可把劉累嚇壞了,他怕孔甲一旦怪罪下來自己小命難保,於是趕緊把雌龍的屍體做成了肉羹,呈獻給孔甲享用。孔甲品嚐後,覺得這個肉羹十分美味,命令劉累繼續進獻。劉累只有這兩條龍,長時間下去畢竟不是辦法,遲早會露餡,為了儲存姓名,他直接跑到河南魯山的山裡隱藏起來,從此不問世事。

透過史書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傳說中的“龍”並沒有什麼特異功能,不會騰雲駕霧,也不會呼風喚雨,民間傳說只是將其神話了,實際上它與其他動物基本是一樣的。那麼當時劉累所養的“龍”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透過下面的考古記載,大家就很清楚了。在河南省濮陽縣城西水坡的仰韶文化遺址,據說距今已經六千六百多年,1987年考古專家在此遺址中發現了”中華第一龍”——蚌龍。

蚌龍的圖案被精心雕刻在貝殼上,透過圖案看到並沒有龍一樣修長的身體,尾巴卻十分粗壯,四肢形如鷹爪,與現今的鱷魚十分相像。不過也有人不支援這個說法,因為在古代鱷魚有專門的名字,比如土龍、豬婆龍等等。根據大量的傳說龍是具有神力的生物,但鱷魚只是一個普通的動物而已,他們認為龍在古時是真實存在過的,這樣後來才有了華夏文明的龍圖騰。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地球氣候不斷變化導致了龍的消失滅亡,就像白堊紀的恐龍一樣。

龍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當今社會讓我們提起龍的傳人就有著深深的自豪感。東西方文化中都有龍的形象,西方所謂的龍是“邪惡的象徵”,而東方的龍則是“祥瑞的化身”,尤其是在我國很多地方,對龍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對於龍文化也是相當著迷。由此可見,龍在我國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它是炎黃子孫精神面貌的象徵,寓意堅不可摧、吉祥如意、自強不息,無論朝代如何更迭,龍文化將會一直傳承下去。

參考資料:

《龍的起源》《左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