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30多歲席捲書法各大獎,陳海良靠的是什麼?有才情,還勤奮

陳海良是當代書壇知名的書法家,不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教授,還是中國書協理事。其實,陳海良還是一位成名很早的書法家,他在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上獲得最高獎——全國獎的時候,才30歲出頭。

現在的書法國展,可能年輕作者很多,20幾歲便能入展但在20多年前陳海良獲獎的時候,參加國展的作者還是以書法名家為主的,一個年輕人想要在國展嶄露頭角,是極其困難的。

在隨後的幾年之間,陳海良又在全國第三屆正書大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大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展、中國書法蘭亭獎、第八屆全國書法展上獲獎,而且均是獲得最高獎。一時之間,陳海良和他的書法席捲各大書法獎項,在書壇掀起一陣“陳海良旋風”。

陳海良勤奮與才情兼具。其賴以成名的草書有兩類樣式,一類是小草,審美旨趣以晉唐為依歸,有時又融入元明章草,尤其是楊維楨等人的意趣。

這類書法,陳海良多寫在熟宣上,以手卷、斗方為主,用墨較淡,中鋒與側鋒、裹鋒與鋪毫,轉換自然,線條邊緣較為光滑,線質精練與疏鬆兼得。

陳海良的書寫往往無一筆懈怠苟且,對每一處細節皆刻意為之,筆畫細而不弱,沉實穩重不乏流動的書寫感。空間結構變化豐富,字行之間,分配得宜,體現出全域性的章法觀,其字群組合呈現出疏密、粗細等塊面化的對比感。

尤為可貴的是,陳海良能在適合近觀的觀幅式中,體現出收放自如的大氣,殊為難得。就像寫文章一樣,起承轉合,層次分明。整幅沉靜安詳,妥帖和諧,生機盎然。雖線條內涵比二王仍是缺乏,可是用空間的張弛有致作了彌補,此點比元明以來學二王者要高明。

陳海良常做的書法,另一類是大草,以立軸為主,帶有濃厚的晚明特色。墨色對比更強,行筆快捷,使用了更多的用筆技法,如切折、頓、刷、絞、擦、擊等,各種元素融入到創作中,使得線條的表現力更為強勁,粗率恣肆,某種程度上體現出草書的速度與氣勢。

這類作品在空間結構上較小草收斂一些,字距、行距皆密,不少是以行書的快寫來作佈局,整個大章法仍是中規中矩。這些與徐渭以下的晚明諸家契合,體現出對傳統精華的深刻把握、高超的融通能力,字裡行間,大氣瀟灑,不乏骨力蓬勃的奇崛之氣。

陳海良是以在帖學創作的突出表現而響徹書壇的。其作品線條幹淨準確,用筆果斷乾脆,絕無時下二王風者刻板僵硬的痼疾,是善學善化的出類拔萃者。

今日學二王者如過江之鯽,然多數必為大浪淘去,能夠挺立潮頭者,不過數人而已。二王書法之美使後人趨之若鶩,本無可厚非,然在當下,產生的弊端已致嚴重後果,讓人難免憂心忡忡。

“偽二王”書風的泛濫,某種程度上與評委的眼光有著直接關係。這與古代因帝王貴族的喜好而帶動的跟隨不同,表明引導的群體發生了改變。某些評委低劣平庸的審美素質,不僅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甚至不及參賽者的水平,這些似乎已是司空見慣之事。

以不正當手段獲得頭銜等利益者,必然會以加倍的不正當帶起一批優劣不分的跟隨者。抨擊權貴者,一旦自身成為權貴,必然會更加瘋狂、肆無忌憚地操弄權力。這在書法圈中的創作、學術、教育等領域皆有所體現。

以此來看陳海良的書法,對當代書壇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法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