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別人問:您貴姓?很多人會回答“免貴”,其實這3個姓不用說免貴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說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由此可見,古代的姓氏不僅是作為一個人的代號,更是他們通婚的標準和依據。不過類似於這種同姓不婚的規定著實沒什麼道理,後來也就被廢除了。

所謂姓氏,就是一個人名字最前面的那個字或兩個字,例如張、王、李、楊。中國有六千九百多個姓氏,所以同一個姓氏的人有很多。而說起姓氏,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姓氏起源於夏商周這幾個朝代,在這個時期,基本上只有那些達官貴族才擁有姓氏,別的平民百姓就只有名字,從秦漢開始,普通群眾才逐漸擁有了姓氏。

秦朝統一了六國之後,開始設立國姓,在清朝國姓自然就是秦,有人跟著國家姓,有人沒有改變,還是用的原來的姓。而有些沒有姓的又不想用國姓的人便選擇氏作為自己的姓。所以由此看來,姓氏在本質上並不是同一種,而之所以人們只問貴姓不問貴氏,是因為氏已經滅亡,且和死諧音,犯忌諱容易殺頭,因此也就只有貴姓存在。

作為一個禮儀大國,中國在詢問別人名字上都會加上一個貴字,而回應的人也會說出免貴姓趙等答案,可見這一來一回都有嚴格的禮儀。但有意思的是在回答別人問您貴姓時,很多人都會回答免貴兩字,唯獨這三個姓不必說免貴。

其一是張姓。歷史上並沒有張姓作為國姓的朝代,但這個姓卻是實打實的貴姓。原因無他,張無忌就是玉皇大帝在凡間修煉的名字,雖然他不是人間的皇帝,卻是天上的玉皇大帝,人間也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所以作為玉皇大帝的姓自然是尊貴無比了,完全擔得起一個貴字。不過,一一番關於玉皇大帝的記載只是一段傳說而已,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什麼怪力亂神,會被人們記住並遵循其中的說法,是因為這些人本身能力不足,把多餘的希望寄予在神話之上。

古人認為神仙是高貴無比的,任何一個神仙都值得他們供奉,尤其是玉皇大帝。得罪了玉皇大帝是會遭殃的,就例如在西遊記中,一個縣令因為不小心打翻了進貢玉皇大帝的貢品,他就讓這兒不下雨。可見玉皇大帝是輕易得罪不得的人,方方面面都要做到足夠尊敬,姓氏也要擔得起貴字。

其二是國姓。因為中國有很多朝代更迭,所以國姓也非常的多,例如趙、朱、李、劉都曾是國姓。有些人因為朝代更迭榮升為姓國姓的人,而有些人姓國姓則是因為為國家立了大功,皇帝獎賞他們,才有的國姓。古代的尊卑分別較大,等級森嚴,所以平民和官家人之間會存在距離。但如果一個人擁有了國姓,那他們的身份等級自然也跟著上升了。

跟著皇帝姓,如果還說免貴就難免會讓別人誤會自己是在說國姓不尊貴,所以說國姓的人不用說免貴,他們可以擔得起貴字。不過到了現代社會,人的名字幾乎就只是一個人的代號而已,連其中的字派、輩分都被忽略掉了,遵循最簡單的原則,且人與人之間也是平等的存在。

其三便是孔姓,這個姓氏不用加免貴,就是因為這是孔夫子的姓氏。作為儒家經典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教育了千千萬萬的人,從古代他親自教育的徒弟,到現在從書本上學習他的思想理論,再轉化為平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孔子的思想幾乎滲透了每個人的生活。

原本孔子是獨自一人在各家遊說,但因為在遊說的過程中,他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思想流派中去,由此建立了龐大的儒家學派。如今,儒家思想也是作為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甚至流傳到海外,吸引到世界各國的人來學習。如此成就、如此魅力,自然是十分尊貴的。所以如果是姓孔,介紹自己的時候就不用加上免貴。

參考資料:《左傳·僖公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