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78歲老中書協理事薛夫彬,痛揭當下書法"國展"病根

日前,現年78歲的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權益保障委員會副主任、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評審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薛夫彬,在一次網路訪談當中,痛揭當下書法“國展”病根。

薛夫彬說,一些評委老師組織的“國展”培訓班,就幫學生“打造”一件作品,讓學生就臨這個,你費一年時間臨,肯定臨得像!並答應學生,像了就能入選“國展”。

這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這也是一些人速成的辦法,就是他功力不夠,他沒有理解到那個層次,讓他反覆臨摹,也能“打造”出一幅來。

但這些入了“國展”、甚至加入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人呢,就能成為書法家了嗎?不!薛夫彬說,這類人有一個通病——“就怕現場創作”!第八屆書展的時候,薛夫彬還是國展評委,因為當時風氣不好,有好多都是別人代書,或者是臨摹前人作品,中國書協有人就出一個主意,來一次現場考試。

現場考試的方式是什麼呢?一方面是考察入選作者的幾個書法常識性題目;另一個是所有入選者現場創作的一幅作品。一聽到現場創作,對於上面所說的這一類人來說,可就是大麻煩了,現場一寫傻眼了!現場創作的不是原來臨摹的那個內容,比如你投稿的是李白的詩,給你換一首杜甫的詩,完了,不會寫了!

他得重新琢磨這個字應該怎麼寫,這個內容該怎麼佈置,章法、筆法、結構該怎麼處理,很難成型,寫出來以後就七零八落不成樣子。就說明他的功力還是不夠的。或者說,他不是出自於本體的,尤其是寫行草,在“質”的層面上水平達不到,就很難單獨創作出一幅像樣的作品來。

其實,薛夫彬老師指出的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現場創作難倒一大批人。有網友說,現在的“國展”體制,造就了一大批這樣的書協會員,天天寫一幅同樣的作品,寫了不下千百遍,精選一幅最滿意參賽,“展覽體”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自從中書協採用現場創作的面試考察方式以後,這種代筆現象、臨摹現象越來越少了,也說明書法“國展”的一些弊端正在逐步改善。

各位網友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