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周敦頤是理學大家,數百年前用首20字的詩詞寫盡現代人一生的追求

最近在課文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我們其實都是些哀哀無告的迷途的孤兒,早已失掉了那雞鳴狗叫的故家。

這些文字映入眼簾的時候,心頭某個地方瞬間被觸動了。說得多麼有道理啊,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可是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城市,迴歸農村,一份寧靜在喧囂浮華的世界裡顯得彌足珍貴。

古代有很多詩人都用自己的詩詞來表達了自己淡泊明志的生活情趣,比如陶淵明就曾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王維也曾寫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佳作,孟浩然也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神句。

雖然這些詩人的作品堪稱絕唱,流傳千古,但是他們的作品字裡行間都還是有些許世俗掙扎後的妥協痕跡,真正做到“超然於物外”的人少之又少,而周敦頤就是其中之一。

沒錯,就是寫下《愛蓮說》的那個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或許正是因為他這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才成就了他的千年芳名。

其實周敦頤原本不叫這個名字,他的原名是周敦實,又名周元皓,世人都將他尊稱為濂溪先生。他對於中華文化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推動了宋明理學的發展,提出了五行、太極、陰陽、順化、動靜等基本的理學概念。

作為“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頤被後人尊為宋朝理學的開山鼻祖,也是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都對我們造成了深遠影響。公元1071年,他寫的一首小詩更是將現代人窮極一生的追求描繪得淋漓盡致。

《題春晚》

宋代: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餘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大家都知道,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就是程朱理學,而這個裡面的“朱”指的就是程頤程顥兄弟二人,他們也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程顥曾經說:“自再見周茂叔之後,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周敦頤為人的氣象令人欽佩。

周敦頤這首《題晚春》和他為人處世的境界相契合,雖然追求寧靜致遠卻絲毫沒有孤獨寂寞之感,這是一種真正超越世俗的情懷。

暮春時節,夕陽西下,夜幕降臨,詩人獨倚欄杆,極目遠眺,欣賞寧靜淡泊的鄉村美景。這幅圖畫不像馬致遠那種“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般的淒涼蕭索,反而讓人讀來心馳神往,豁然開朗。

雖然獨居茅屋,但是詩人依然筆耕不輟,一直在伏案創作。一天的辛勤學習沒有打消他的閒情逸致,雖然有些許疲憊,但是他還是走出房門,迎著夕陽遠望,這是一種多麼超脫的境界。

靠近柴門的地方,落花紛紛,偶有幾片落在詩人的腳邊,夕陽的餘暉被擋在門外。暮色已至,遠處正有幾隻烏鴉上下飛舞,在越來越暗的天色下漸漸變成了一個個暗點。順著鄉間小路望去,漁人樵夫正結伴而歸,滿眼寧靜祥和。

詩人生活的環境、眼裡所見到的景色雖然都是樸實無華的平常景象,但是全然沒有鄉村的蕭索淒涼、偏僻孤寂,反而是靜謐和諧、淡泊悠然,這難道不是千千萬萬現代人窮極一生都無法達到的境界嗎?

生活在當今社會,你又有何種追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