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有很多詩詞,並不符合律詩規則,為何仍被稱為律詩?

我們在學習詩詞創作時,會注意到格律詩的幾個重要的規則。但是我們也常常會發現,有不少不完全符合律詩規則的詩,也被稱為律詩,例如崔顥的這首《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一類的“律詩”,就是本文中所說的古風式律詩。他們算律詩嗎?

一、王力先生所說的律詩三要素

老街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我律詩的四要素:平仄、押韻、對賬、粘連。

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一書中,也提到了律詩的“三要素”。

1、字數合律

五言律詩必須四十字,七言律詩五十六字。

這個要素老街沒有說過,因為這是基本的常識。

更詳細地解釋這個要素,可以這樣說:律詩必須是齊言詩,也就是每句字數一樣,五字一句,八句一首,就是五言律。例如馬戴的《灞上秋居》: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就是七言律。例如岑參的《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五字一句、四句一首的律詩,是五言的近體絕句,五字一句,多於八句就是五言排律;七絕、七言排律也是如此。

但是,這僅僅是標準之一。僅僅符合這一個要求肯定無法判斷。

2、對仗合律

王力先生解釋對仗合律時說:律詩的中間二聯必須對仗。例如上面舉例的詩: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這是指八句的律詩而言,而四句的律詩(絕句)可以不用對仗。例如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也是律詩,就不需要對仗: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而排律多於八句,中間可不僅只有二聯。除了首聯和尾聯,中間所有的聯都對仗: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但是偏偏有一些“律詩”中間不對仗,例如上面舉例的崔顥《黃鶴樓》的頷聯就不對仗: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而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中間二聯都不對仗: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像《黃鶴樓》、《夜泊牛渚懷古》這類詩,在《唐詩三百首》中都被歸入了律詩。這種符合字數要求、不符合對仗要求的“律詩”,就是古風式律詩。

3、平仄合律 講究粘對

王力先生關於律詩的第三個要素是:

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須依一定的格式,並且講究粘對。《漢語詩律學》

平仄合律,就是指必須使用格律詩的四種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這四種句式中,個別位置的字可平可仄,另外平平平仄仄還有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的變化,以及幾種拗句的變化。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粘對,粘指粘連(第二句的第二個字,與第三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以此類推下去),對是對仗(第二個要素)。

可以看出來,《黃鶴樓》的前四句,也不符合第三個要素,所以更是古風式律詩了。

二、王力先生,關於古風式律詩的區分

1、三個要素都符合

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古風式律詩》中說,符合上面三個要素的就是“純粹”的律詩。例如上面舉例的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是標準七律,馬戴的《灞上秋居》是標準五律。

不過王力先生在這裡漏了另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押韻的要求。格律詩(近體詩)要求一韻到底,不能亂用鄰韻通押。

例如杜甫《客舊館》 :

陳跡隨人事,初秋別此亭。重來梨葉赤,依舊竹林青。風幔何時卷,寒砧昨夜【聲】。無由出江漢,愁緒月冥冥。

這首詩的第六句韻腳是:聲,屬於【 庚】韻,其他三個韻腳亭、青、冥都屬於【青】韻。仇兆鰲在《杜詩詳註》中說這是“孤雁出群格”,這是中間第三聯押了鄰韻。

按照唐律來說,第六句押”聲“出韻 。 科舉的時候作詩絕對不能犯這種錯誤 。

關於鄰韻的用法,以及格律詩的押韻,王力先生專門論述過。這裡沒有講到,是因為在《漢語詩律學》的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了。

2、符合前兩個要素

前兩個要素是字數合律與對仗合律,王力先生說這種就是古風式樣的律詩,也就是拗體律詩。

不過,這個標準並不太準確。這種律詩有韋應物的《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

暮節看已謝,茲晨愈可惜。風澹意傷春,池寒花斂夕。 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曲水行,相思尋舊跡。

字數合律:八句四十個字的五言詩。對仗合律,頷聯與頸聯都是律句,而且對仗:

風澹意傷春,池寒花斂夕。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

這首詩前兩句前兩句是古體詩句式,其他都是律句。符合王力先生的拗體律詩的標準。但是這種詩押仄聲韻,一般認為律詩都是押平韻。

因此王力先生也專門說到,以上三要素都是指平韻詩,至於仄韻詩就更不算律詩了。

3、只具備第一個要素

王力先生說,只具備第一個要素(字數合律)的話,肯定不是律詩 ,只不過字數偶合而已。例如杜甫的《望嶽》五言八句40字,就是仄韻的古體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而王勃的《滕王閣詩》是七言八句56字 ,前四句押仄韻,後四句換平韻,則是換韻的古體七言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其實,按照這個要求,崔顥的《黃鶴樓》也不是律詩:

第一要素,僅僅符合字數合律; 第二要素,對仗不合律,因為頷聯不對仗; 第三要素,平仄不合律,粘對不合律,前半首幾乎就是古體詩,後半首合律。

但是,嚴羽卻在《滄浪詩話》中稱其為: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灝黃鶴樓為第一。

三、《滄浪詩話》中的古律與今律

出來說《黃鶴樓》是唐朝七言律第一,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還說到:

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滄浪詩話》

像李白失粘的律詩《登金陵鳳凰臺》、崔顥的半古半律《黃鶴樓》、陳子昂失粘的《居延海樹聞鶯同作》等詩,大概都算古律吧。

邊地無芳樹,鶯聲忽聽新。間關如有意,愁【絕】若懷人。 明【妃】失漢寵,蔡女沒胡塵。坐聞應落淚,況憶故園春。《居延海樹聞鶯同作》

關於律詩的對仗,嚴羽還說到:

有律詩徹首尾對者(少陵多此體,不可概舉),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軸轤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標。”又“水國無邊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滄浪詩話》

八句都不對仗,但是符合字數合律、平仄合律、粘連合律甚至押韻合律的詩,嚴羽列舉了孟浩然的《舟中曉望》、《洛中送奚三還揚州》、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等詩。

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 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音書若有問,江上會相逢。《洛中送奚三還揚州_》

無論李白、孟浩然還是陳子昂,他們其實都有大量的標準格律詩傳世,但是他們偏偏要作幾首不合律的律詩。這裡並不是詩人詞窮或者疏忽,而是詩人有意為之。

李白和陳子昂都高舉復古的大旗,他們不僅作了不是出律的律詩,還作了大量的古體詩,例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李白的《行路難》等等。

結束語

唐朝孟棨在《 本事詩· 高逸 》中,提到了李白對於律詩的評價:

(李白)其論詩云:“梁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與!”故陳、李二集律詩殊少。嘗言“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

李白、陳子昂都反對梁陳以來的“豔薄”之風,同時對於沈約等人關於聲律的束縛表示厭煩,所以他們的律詩比較少。

在唐朝格律詩已經完全定型的情況下,有意地復古和求變,也是古風式律詩出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