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對仗工整的5副戲臺對聯,構思精妙,才情無邊

按照習俗,戲曲演出的戲臺前一般都會懸掛對聯,或雅或俗,給戲迷觀眾帶去一種趣味。很多戲迷在戲曲沒有開場的時候,都會去看看戲臺對聯,打發一下時間,感受一下對聯中的哲理。

我是,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對仗工整的5副戲臺對聯,構思精妙,才情無邊。對了,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第1副對聯:坐客為誰,聽二分明月簫聲,依稀杜牧;主人休問,有一管春風詞筆,點綴揚州。

這個對聯是揚州某地的戲臺對聯。古代揚州富甲天下,典故也頗多。這個對聯既寫戲曲,也寫揚州,用了許多合適的典故。

對聯中“二分明月”,化用了唐代詩人徐凝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無賴,此處理解為可愛。)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曾經在揚州留下佳話:“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簫聲,化用了杜牧的名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春風詞筆”,出自宋代詞人姜夔的詞:“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用的是何遜的典故。

可以說,這個對聯文采斐然,用語清新,“簫聲”體現了戲曲演出的熱鬧吸引力。而下聯則主要寫了揚州的魅力,襯托出揚州的戲曲表演乃是錦上添花,令人流連忘返。

第2副對聯:做戲何如看戲樂;下場更比上場難。

這個對聯語言明白如話,一見就能看懂,而其中哲理令人深思。顯然,對聯借用戲曲來說人生。

上聯說,做戲的人熱鬧非凡,但是比較辛苦,真正享受樂趣的還是看戲的人。代入到人生裡,這是說旁觀者能夠享受歡樂,而當局者迷,往往受到各種束縛。

下聯說,戲曲表演者上場很艱難,因為演出不好就要被觀眾嘲諷。但其實,相比上場,下場顯然更艱難。因為習慣了在場上的聚光燈,再也不想下來了。這其實也是人生的一種寫照。

第3副對聯:凡事莫當前,看戲何如聽戲好;為人須顧後,上臺終有下臺時。

這個對聯與上面對聯異曲同工,上聯也是表達了“遠觀比近看更好”的道理。許多時候,真正瞭解內幕,就會覺得光環破滅,還不如“莫當前”,可以感受更多精彩,可以心安理得。

下聯呢,則是說臺上風光只是一時的,善惡到頭終有報,所以要做好人做好事,不要以為一手遮天就可以萬事無憂。整個對聯“前”與“後”的對比,構思精妙,對仗工整,實在是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品對聯。

第4副對聯:地 當韋杜城南,鼓吹休明,共效謳歌來日下;人在枌榆社裡,風流裙屐,恍攜絲竹到山陰。

這個對聯是紹興戲臺對聯。紹興,也就是“山陰”,自古風景秀麗。《世說新語》說:“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而這個對聯的上聯表達了紹興景色很好,人們觀賞戲曲的興致很高。下聯則讚美了戲曲表演者的精緻技藝,認為戲曲歌聲非常動聽,戲曲演出非常精彩,讓人樂不可支。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這個對聯不夠對仗,“鼓吹休明”和“風流裙屐”怎麼也對不上的感覺。

其實,這是對聯的一種特殊的“各自成對”的規則,這個知識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多次了。這裡簡單說一下,“鼓吹”本身對仗,“休明”本身對仗,“風流裙屐”同樣也是各自成對,所以並不妨礙這個對聯的“工整”。

第5副對聯:壽宇覃禧,借緱山鶴舞餘籌,更譜瑤笙諧鳳吹;晚香勵節,集蓬島鵷班舊侶,重翻霓羽侑鸞觴。

這個對聯是清代乾隆時期的戶部尚書王際華所寫。王際華生日在七月二十五日,所以他每次中秋節前後邀請戲班子進行演出,邀請以前的同僚和門生故吏觀看。

這個對聯用詞非常典雅,用了許多典故,連文字也比較生僻典重,體現了古代文人的某種崇尚古代的創作風氣。

上聯是說,年紀比較大了,聽曲來度過壽辰,感覺美滋滋。下聯是說,以前的同僚聚集在一起,透過戲曲來追憶往昔,感受晚年的幸福美滿日子。

大家還知道哪些關於戲臺的好對聯呢?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