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環球視線 | 俄羅斯“戰略性撤退”了?

戰爭爆發200天,俄烏戰場風雲突變。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資料圖 圖源網路 下同

9月12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當天晚間表示,“從9月初至今,烏克蘭武裝部隊已經控制東部和南部6000平方公里土地。武裝部隊的行動仍在繼續。”

與此同時,俄羅斯從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的多個地點撤軍。對此,俄方則表示部隊是主動戰術撤退,是為了實現特別軍事行動解放頓巴斯的既定目標。

那麼,俄軍撤退究竟是失誤還是戰略轉移呢?烏軍開始的反攻,是否意味著俄烏衝突迎來轉折點呢?

連失6000

平方公里,這些土地的戰略價值幾何?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12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自9月初以來,已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迴歸烏克蘭控制。烏軍在哈爾科夫和頓涅茨克地區發起反攻,已佔領哈爾科夫地區的巴拉克列亞、庫皮揚斯克和伊久姆。

俄羅斯任命的哈爾科夫軍民行政機構負責人維塔利·甘切夫也承認,烏克蘭軍隊已經控制了哈爾科夫地區北部以前由俄羅斯控制的定居點,並突破到烏俄邊境地區。“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哈爾科夫地區與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地區的邊界現已關閉。”甘切夫如此表示。

那麼,巴拉克列亞、庫皮揚斯克和伊久姆這三個城市的戰略價值如何呢?會對俄羅斯的既定目標實現產生何種影響呢?

烏軍反攻局勢圖

最開始被烏軍攻下的巴拉克列亞,是烏克蘭東北部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位於P78公路和T2110公路的交匯處。此處戰略地位險要,二戰中德軍正是在這個地方卡住了蘇聯軍隊突出部的北翼。烏軍佔領此處,相當於打開了俄軍防線的突破口。

伊久姆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北至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南鄰頓涅茨克州。作為頓巴斯的重要戰略後方,伊久姆的失守意味著烏軍就可以進一步牽制俄軍在頓巴斯方向的進度,並尋找機會攻入頓巴斯,而後者是俄軍現如今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作為哈爾科夫地區的第三大城市,庫皮揚斯克北接別爾哥羅德,南至伊久姆,處於南北向交通要衝,也是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部的一個重要的後勤樞紐。庫皮揚斯克的陷落,意味著烏軍可能會對俄羅斯的補給線造成威脅。

總之,就目前來講,烏軍的此次反攻是一次成功的軍事行動。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領導人卡德羅夫同樣承認俄軍表現不佳,認為俄軍犯下了戰略錯誤,他同時強調,如果俄軍再不改變戰略和打法,“就要去找普京親自聊一聊”。

進軍神速,烏軍反攻速度為何如此快?

俄步兵戰車

在過去的一週時間內,烏軍動作迅速,俄軍則大幅度撤退,頗有攻守易形之勢。

烏軍能夠在短期內取得如此大的戰果,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一是聲東擊西的戰術應用得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烏軍一直聲稱要發起大反攻,並在南部的赫爾松地區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俄軍也據此進行了兵力部署的調整,把一大批戰鬥經驗豐富的部隊從北部調到了南部。

然而,烏軍突然在北部的哈爾科夫附近展開了猛烈的攻勢。在烏軍的精心策劃下,這種聲東擊西的閃電戰打了俄軍一個措手不及,哈爾科夫地區的戰爭態勢隨即發生了反轉。

二是西方的支援。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不但為烏克蘭提供了先進的武器裝備,還幫助其訓練士兵。這些因素在烏軍的這次反攻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西方提供的武器裝備包括海馬斯系統、M777、M109等一系列的北約制式的現役榴彈炮、坦克、火箭炮等,這極大地提升了烏軍的遠端精準打擊能力。在此次反攻中,烏軍利用武器的距離優勢和準確度優勢,打擊了伊久姆的補給線,奧斯科爾河和北頓河上的四座橋樑也都遭到炮火襲擊。

同時,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馬克·華納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烏克蘭軍隊獲得成功,離不開美國和北約成員國對其提供的情報援助。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有關俄軍指揮所、彈藥庫、行軍路線等關鍵節點的情報,以便打擊俄羅斯重要目標。

三是俄軍兵力空虛,給了烏軍以可乘之機。據俄《觀點報》12日報道,俄方任命的哈爾科夫州行政負責人甘切夫當日稱:“烏軍在哈爾科夫方向上投入反攻的人數是俄軍的8倍多。”在哈爾科夫附近區域,只有盧甘斯克的民兵和俄軍的國民警衛隊堅守陣地,其他兵力或回國休整,也有一些中高階指揮員前往參加“東方-2022”演習。

俄烏衝突形勢是否開始逆轉?

雖然聲稱是主動的戰術撤退,但此次烏軍反攻無疑暴露出了俄羅斯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後續力量不足。在從南到北的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俄軍只有15萬的陸軍部署在烏東地區和烏東南地區。而烏克蘭則是進行了全民動員,有80萬的軍隊,包括正規的國防軍、內務部的警察部隊和各市州的後備役戰鬥部隊。15萬vs80萬,這使得俄羅斯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

因此,普京總統於8月26日宣佈再次徵兵13。7萬,將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編制規模從190萬人增加到204萬人。從時間節點上看,這無疑是為了應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軍事壓力。但將這十幾萬人轉化為具有戰鬥力的作戰部隊,則仍需一段時間。

其次是資訊能力不足,配合不協調。此次烏軍得以反攻成功,很大原因在於“聲東擊西”戰術的運用,而俄軍對此資訊的掌握情況明顯不足。

俄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

同時,俄軍在撤退時,各個部分之間的配合缺乏協調性。據媒體報道,由於孤立無援,參戰的車臣部隊遭受到自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最嚴重的損失。這也是卡德羅夫大發雷霆的原因,指責國防部官員不切實際瞎指揮,聲稱要出動部隊重新奪回失地。

但這並不表明俄烏衝突迎來轉折點,戰爭的主動權依然掌握在俄羅斯手中。

此次作戰計劃是烏軍謀劃多月所得,是天時地利人和多種因素取得的成功。經此一戰,俄軍必然有所警惕和防範,烏軍想再次發動這樣出其不意的閃電戰,可謂難上加難。據俄國防部通報稱,車臣的精銳部隊在休整後已經返回特別軍事行動區域,俄軍也出動航空兵、火箭炮和火炮部隊對烏軍進行了攻擊。

其實,烏軍的此次反攻更多帶有政治戰的意味。烏克蘭意在向西方證明——烏軍有能力掌握戰爭主動權,以此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繼續支援烏克蘭,爭取更多的軍事援助。但烏克蘭具有的只是區域性的反攻能力,全面反攻的能力是沒有的。因為烏克蘭畢竟是一個小國,無論是在人口,還是資源擁有量等方面,均無法與俄羅斯相比。

同時,由於寒冬來臨,歐洲能源危機加劇,經濟形勢雪上加霜,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會進一步減少。

對烏克蘭來說,這個冬季也是非常艱難的,不僅缺電、缺煤氣、缺天然氣,更可能的是俄軍在今年冬天要展開大反攻,而烏方再想要獲得“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時機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