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家中有三空,子孫輩輩窮”,三空指的是啥?有道理嗎?

人的成長和發展如何,和所處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對人的影響,既深刻又長久,不得不引起每個人的重視。

對於人來說,成年以前,所處時間最久,且最為主要的環境便是

家庭

在俗語中,有這麼一句,

“家中有三空,子孫輩輩窮”,

便是解釋家中環境對人的影響,那麼,這裡的

三空具體指的是什麼,它有現實意義嗎?

家中“三空”

俗語的後一句“子孫輩輩窮”,看起來很是危言聳聽,不過,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更加好奇家中

“三空”

是哪三空,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俗語中所說的三空,指的是一空,廚房空;二空,書房空;三空,客廳空。

民以食為天

,食物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而儲存食物以及製作食物之地,便是廚房。從古至今,人們成家立業後,家中必有廚房,以便每日得到營養補充。

對於古代人來說,

廚房若是空了,說明家裡條件已經十分惡劣,連最為基本的食物都無法保障,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子孫更不可能心情平和地去讀書奮鬥。

正所謂

寒門難出貴子

,並非是出身寒門的孩子智力比別人差,而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太多羈絆,

無法一心一意地為學業、科考而奮鬥。由此一來,廚房空,子孫後代也就“輩輩窮”。

食物屬於物質需求,廚房是物質需求的承載之地,而

書房,便是精神需求的承載之地。連廚房都空,書房必然也會空,如果廚房充裕,戶主才會有心思來填充書房。

在古代,能夠擁有書房的,大多都是一些富足人家,換句話說,

能夠讀書的人,都屬於貴族子弟。

雖然在民間也會存有一些書籍,但並不多見。

原因便是歷朝歷代向來奉行的愚民制,底層和中上層存在著難以跨越的溝壑,百姓很難讀到一些具有思想的書籍,要麼是書過於昂貴,要麼被列為禁書不再傳播。關於這種現象,想必“書香門第”這一詞,就是最好的說明。

而古代富足的家庭,都會注重家庭成員的思想教育,畢竟他們是最有可能進入官僚階級的,書房中自然不會缺少書籍。有了書,就便於獲取知識,從而影響到人的成長和發展。

入朝做官,雖然需要家世背景,但能走多遠,主要靠得還是有沒有真才實學,唯有自身實力夠硬,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

對於“書房空”的家庭來說,雖然有靠山,但靠山遲早會倒,整個家族也會日暮途窮。

除了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外,還有一點,便是人際,人活在世,雖孑然一身,但想要更好地度過一生,人際關係是缺一不可的。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人際的承載之地便是客廳。

古代的客廳是用來會見賓朋、長幼教諭之地,客廳內的物品擺放十分有講究,它往往以“禮”、“雅”為整體韻味,反映著主人的學識修養以及品味。

一般富足的家庭,會在客廳內設有字畫、匾額、屏風以及對稱的傢俱等。這樣優雅的環境,不僅使得客人們舒心暢談,更是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

,若是客廳內比較空乏,那麼,很難給人好的體驗,同時也說明了實力不足,勢力不強,人際也會比較差。

由此,

廚房空,代表著基本需求無法保障,書房空,說明精神生活難以提到提高,客廳空,人際不太興盛,這三樣都缺失,子孫便輩輩窮了。

三空之說是否合理?

其實這句俗語,看起來既合理,又不合理,這是因為它所說的條件並非絕對的,也並非完全適用於當下的。

古之俗語,產生於舊時代,適應於舊時代,拿到當今來說,必然會發現很多不足之處。古人對於生活很有講究,尤其是富貴人家,他們把這些事情看得十分重,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社會不發達,很多東西都比較稀缺。

而如今,人類生活更加趨於穩定,很少會有眾多百姓窮到無法吃上飯,即便廚房空,人們也有更加便捷的方式去買菜買食物。不過,不得不說,廚房空並非是好事,尤其是在不穩定的時代,食物仍需備好,以便不時之需。

其次,關於書房,現代人的關注點其實並不是家中有沒有書房,而是

家中有沒有書籍。

書若是空了,並非是件好事。人們從小深受環境的影響,家中書籍貧乏,等到求知慾爆棚的時候,很難及時得到補充。

或許有些人認為,如今網路資訊時代快速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得到巨大擴充套件,但網際網路上資訊繁雜,各方面的誘惑也很多,人們很難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知識,紙質書籍雖然比較厚重,但仍可以作為家中必備品。

最後一點便是客廳,其實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並不會對客廳有太多要求,可以雅,也可以簡約,不過,

最好不要髒亂,否則家中若是有客人來,那麼就容易鬧出尷尬,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雖然這三個條件經過解釋之後,看起來較為合理,但若是加上後一句,就有些聳人聽聞了。“三空”雖然不是好事,但也並非是導致子孫輩輩窮的充分條件。即便三不空,子孫也有可能做不到輩輩富足。

窮是由很多方面所致,知識、精神、能力不富足,家庭的壓迫,社會環境的壓迫等等,而“三空”,只是強調少數客觀因素,忽略大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因此是比較狹隘的。

結語

關於古人留下來的俗語,雖然有一些比較適用,但很多都缺陷明顯,因為古人教育並不普及,總結方式和思考方式往往有很多不足。不過,我們也勿需太過貶低它們,要正視它們的不足,加以思考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