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國最奸詐的小人,曹操劉備都深受其害,卻被羅貫中成功洗白

提起羅貫中,中國人可謂家喻戶曉,主要是因為他寫的小說《三國演義》。號稱“七實三虛”的《三國演義》自問世以來,就成為了中國人最熟悉的名著。

在這本小說中,由於大部分人物和事件都與歷史一致,因此讓很多人把它當作了真實的歷史。可是,羅貫中在小說中其實將很多人的形象都做了顛覆,其中有一人就洗白的最成功。明明最為奸詐,連曹操和劉備都深受其害,結果大家都以為他是忠厚之人。

此人是誰?就是那個“三讓徐州”、惺惺作態的徐州牧陶謙。在《三國演義》中,這位陶謙大人雖然年邁渾庸,為人懦弱,但卻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是非常好的印象。

為什麼呢?因為同情,因為欽佩。同情他不幸得罪曹操,跟曹操結下大仇,不得不請劉備幫忙;欽佩他一心為公,自願讓出徐州。可惜的是,這只不過是羅貫中將他好好地包裝了一番,大家都被騙了。

在歷史上,陶謙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形象和小說中的完全相反。在真實的歷史上,陶恭祖不僅不懦弱、不昏聵、不善良。而且完全相反的是,他比劉表還要奸詐。而且,陶謙的野心和手段絲毫不比曹操差。

一、譁眾取寵,博得虛名

陶謙從小就很有名,而且家族在地方上也很有實力,被地方舉薦為官。他的經歷還挺豐富,先是舉薦茂才,做縣令;後來官運亨通,當上了幽州刺史,而且還有機會隨同當時的車騎將軍張溫前往西北討伐叛軍。

在這裡,陶謙開始表現自己。在討論時,陶謙不僅反對張溫的策略,還當眾叫板。靠著這份勇敢,陶謙居然因此名聲大噪。

後來,陶謙在討伐黃巾軍後被封為徐州牧。徐州在和平年代,絕對是一塊寶地。人口稠密,人才眾多,可以作為爭霸天下的資本。

可惜的是,陶謙卻並無實幹才能,在位期間,任用豪強,寵幸奸佞,排斥忠義,結果導致徐州混亂,人心動盪。後來,諸侯討伐董卓,陶謙作壁上觀。不僅如此,還悄悄地派人和董卓交好。

後來,董卓被殺,局勢再度大亂。陶謙果斷擁護德高望重,但沒有實權的右車騎將軍朱儁。很顯然,陶謙此舉不懷好意擁護一個擁有勢力的諸侯,顯然會降低自己的實力,可是擁護一個名望高但沒有實力的人,自然能從朝廷得到好處。陶謙很顯然不是什麼老實人,而是有野心的奸詐之徒。不過,話又說回來,真有人相信封建大官有老實人?

二、忘恩負義,挖走劉備

陶謙很快就為自己的狡猾付出了代價。本來想巴結曹操,派人去護送曹操的父親。結果不知道怎麼回事,曹操的父親曹嵩糊里糊塗地死在了徐州。這下算是徹底得罪了曹操,無奈之下,只得向袁術、公孫瓚求救。公孫瓚還是講義氣的,二話不說,就派出自己大將田楷和好哥們劉備率兵增援徐州。

曹操退兵後,陶謙開始忘恩負義了,竟然試圖扣下田楷和劉備。田楷嚴詞拒絕以後,迴歸了公孫瓚。為了留下劉備,陶謙暗中送給劉備四千精銳的丹楊兵!一直苦於沒有本錢的劉備這下開心了,有人有錢有糧食,劉備於是跟隨了陶謙。

而劉備之所以願意留下來,絕非是“仁義”,而是被陶謙挖走。

這件事,在《三國志》裡面說得很清楚:

“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挖走劉備,自然不是為了徐州百姓,而是為了給自己找個保鏢。至於是不是挖牆腳,陶謙才不管這些。

三、虛偽狡猾,死佔徐州

收留劉備以後,陶謙總算是安心了不少,畢竟劉備能打,而且還擁有關羽、張飛這種猛將。此時的陶謙,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不過,絲毫沒有為徐州的將來考慮,仍然沉浸在自己的英雄夢中。呂布殺董卓後,漢獻帝落單。由於漢室名存實亡,諸侯都不願意趟這趟渾水。不過,陶謙卻願意。不得不說,陶謙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可惜的是,陶謙一門心思想著“挾天子以令諸侯”,卻沒想到自己命不久矣。臨終時,才終於說出“看來只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的話來。

可事實上,臨終前再來安排人事,哪裡還來得及呢?況且,一直到死,陶謙也沒有做出明確“讓徐州”的安排,導致劉備後來僅僅是成了名義上的徐州之主,根本得不到徐州豪強的擁護,沒多久就丟了徐州。

從陶謙這一生的經歷來看,陶謙顯然不是什麼正人君子、忠厚仁義的老實人,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極度地貪慕權勢,和《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完全相反。不得不佩服羅貫中的成功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