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你遲早會明白,來害你的人,也是來渡你的人

人生路上,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大部分的人以為,擺渡人就是一個慈祥的人,搖著小船,唱著歌謠,把你送到彼岸。

其實,真正渡你的人,不會讓你一直好過,而是讓你在風雨中成長,歷盡磨難之後,還能保持一顆渡人的心。

正如《史記》中的一句話:“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渡,是一個人自我成熟的過程,也是外人反覆錘鍊你的過程。遇到過絕路,才知道活著真好;遭遇了貧寒,才珍惜當下的富貴。

我們到了彼岸,回頭看,就會明白,來害你的人,也是來渡你的人。

01

孤立你的人,讓你學會獨自走路。

18世紀,俄國有一位少年,名叫齊奧爾科夫斯基。

他很小的時候,因為患病,導致雙耳幾乎失聰。因為身體的缺陷,總是被同伴嘲諷,同學們把他孤立起來。

12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生活陷入了貧困。

一個人,孤零零地走路,只有影子陪伴。但是他沒有傷心、抱怨,而是把時間放在讀書上,還琢磨著做成了一個量角器,開啟了探索距離的奇妙旅程。

後來他去了莫斯科求學,很多的時間,消耗在了圖書館。

現在,我們把他稱為

航天之父

如果你要有所作為,就得靠自己,走自己的路。因此,被人孤立,不見得是壞事,而是讓你比同伴更早知道“靠自己”的理論。

猛獸喜歡獨來獨往,螞蟻和蒼蠅喜歡群居。有人害你失去了所有的親戚朋友,也沒有關係,說明你正在變得強大。

02

打擊你的人,讓你有了防禦功能。

日本有一個武士,他學藝的過程有些特別。

他的師傅沒有直接教他如何用劍,而是讓他去燒火做飯、劈柴等。

當他在廚房做飯、在院裡劈柴時,師傅就從背後偷襲他。他就地取材,拿起鍋蓋擋住師傅的偷襲。

後來,武士有了隨時防禦的能力,一舉成名。

有一種戰術,叫

“以守為攻”

。遇到強悍的對手,你不要硬碰硬,而是舉起手裡的盾牌,甚至躲到一邊去。

如果你身邊的人,總是想出一切辦法刁難你,別擔心,他們正在幫助你提升防禦能力。如果你防禦能力不行,一次次被傷害之後,會練成“銅牆鐵壁”。

外人攻擊你的,恰好是你的弱點。也就是你需要注意和提升的地方。

一個人連自己都保護不好,卻要想辦法去攻擊別人,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你自己強大了,外人才會對你好。

03

糾纏你的人,讓你隨時保持警惕,還放大了格局。

誰都害怕遇到糾纏不清的人。正所謂,不怕遇到賊,就怕被賊惦記。

可是有的賊人,就是記住你了。此時,你要記住一句話

“居安思危、握手言和”。

春秋時,晉國的大夫趙襄子,打敗了智伯。

智伯手下的一個門客豫讓,費盡周折要報復趙襄子。

豫讓透過改變自己的容貌、聲音來迷惑外人,然後悄然潛伏到趙襄子身邊。

有一次,趙襄子路過赤橋,隨行的馬受到了驚嚇。他說,應該有刺客在周圍吧。士兵們搜尋一番,發現豫讓在橋下。

趙襄子被豫讓糾纏了很多回合,但是他沒有生氣,而是好言相勸,化解矛盾。同時,他允許豫讓刺破自己的衣服,完成其效忠智伯的心願。

再看一個反面的故事,就知道“警惕、格局”有多重要了。

一頭在草地生活的驢子,到了有山林的黔地。驢子沒有看過老虎,因此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最後成為了老虎的盤中餐。

險惡的生活環境,可以傷害到你,但也會讓你“亂中求生”。在武俠小說裡,一些高手,睡覺都抱著劍,這就是對付“江湖”的最佳辦法;遇到對手,也會“不打不相識”。

平時,我們多長一個心眼,能防止傷害,也能儘可能化解矛盾,堵住傷害的源頭。

04

作惡多端的人,讓你看清了因果迴圈。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們做了某件事,但是不知道後果如何,這時候就需要和遇到類似情況的人做出比較。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了避免邪惡,你應該多看看邪惡的人,從他們身上,看到因果。

在清代小說《八洞天》第四卷裡,有一個叫岑金的人,從小失去了父母,伯伯把他拉扯大,還教會他如何做生意,幫他娶了媳婦。

岑金成家之後,強烈要和伯伯分家,並且自己開店,把伯伯的生意都搶走了。

當岑金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自家的嬰兒夭折,誤打誤撞把伯伯的孫子抱回了家。岑金過世後,所有的錢財,仍舊是伯伯家的。

雖然小說裡的事情,不能當真,但是因果不得不信。

做了賊,就會有牢獄之災;背叛了婚姻,會導致家庭破裂;算計了別人,自己也會心情難受,夜裡睡不著……如果你身邊有人害你,那麼他得到了報應,恰好是你要警醒的。

05

人生路上,會遇到很多人,不可能全部是好心人,總有一些人,目的是傷害你,並且心眼很壞。還有一些人,想要幫助你,但是幫忙的方法有些特別,你不能接受。

你總要看清人際交往的真相,無論遇到誰,都不要憤怒,不要打擊報復,而是當成成長的體驗。

情感有正面,也有反面,如果沒有反面,如何襯托正面呢?

熱愛我們的人,傷害我們的人,都是來渡我們的人。和人生中的傷痕,握手言和,就是最好的修行。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