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到中年才明白,遇到這四種兄弟姐妹,是一生的福氣

法昭禪師有一首偈:

“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

深以為然。

兄弟姐妹是不可選擇的緣分,反目成仇不如攜手同行。拋開雞毛蒜皮的瑣事,美好的一面就會自然浮現出來。

最可悲的是,有的人,對外求一個拜把子的兄弟,卻把骨肉兄弟忘記了。

人到中年,日子難熬時,就會發現:遇到這幾種兄弟姐妹,是一生的福氣。

01

“舌頭短”的人,廢話少,不挑撥是非就是福氣。

我們習慣把亂說的人,稱為

“長舌婦、烏鴉嘴”。

古人如此形容

:“舌是傷人的刀斧。”

很多兄弟姐妹無法搞好關係,不是因為家庭很窮,而是有人在嘰嘰喳喳地鬧騰,挑撥是非。

最怨恨的是,家裡冒出了一個“裡外不分的人”,藏不住事,不僅在家裡鬧騰,還跑到外面去,逢人就說。

成也舌頭,敗也舌頭。

家人之間互相鼓勵,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比方說,侄女讀書成績不錯,長輩都鼓勵她,很快侄女就會考上好的大學。

反過來說,用舌頭吵架,關係就會破裂。

好的手足,是可以管住“舌頭”的。如果非必要,少說幾句,保持沉默,各種矛盾就停止了;他對你瞭如指掌,但是不會對外宣揚醜事,人與人的信任,就體現了。

02

“手短”的人,念舊情,願意幫忙就是福氣。

農村有句俗語:“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人到中年,常常透過飯局去結交朋友,拉攏親戚。回頭看,兄弟姐妹的飯局,才是次數最多的,禮尚往來也是最頻繁的。

那些沒有良心的兄弟姐妹,吃完了,還嫌棄你的菜不好,拿走了禮物,覺得太廉價。有良心的人,懂得感恩,還會珍惜小時候一起圍桌吃飯的場景。

三國時的諸葛靚,本是魏國人,父親是魏國的大臣,姐姐嫁給了司馬炎。

諸葛靚的父親發動叛亂,導致諸葛靚不得不投奔吳國,還和司馬炎結下了仇怨。

晉朝成立後,司馬炎做了開國皇帝,但是他念及舊情,多次下詔,讓諸葛靚做官,還乘機會,設立家庭飯局,說:“還記得小時候的交情嗎?”

雖然諸葛靚拒絕了做官,但是司馬炎對手足情的珍惜,體現得淋漓盡致。

此一時,彼一時,誰都要往後看,把過去的情分當成攜手辦大事的墊腳石。

生活中,很多兄弟姐妹口口聲聲說“我才不會幫他”,但是“他”落難了,還是會幫一把,於心不忍。

03

“腳短”的人,走不遠,在家照顧父母就是福氣。

隨著時代的變化,遠走高飛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家庭,幾年都沒有聚一聚了。

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一個在西邊,家人也變成了網友。

人到中年,父母已經變老,誰來照顧?不是給錢那麼簡單,而是“陪伴、日常管理”。

和父母最近的人,照顧父母最多——他沒有離開家鄉,卻承載了全家人的福氣。

我認識的張老師,兒子在上海打工,月薪過萬,女兒嫁給本地的一個小包工頭,收入很一般,還常常無事可做。

兒子每個月給張老師五百元生活費,女兒隔三差五在張老師家住幾天。張老師生病時,兒子打電話說:“請護工就行了,我出錢。”

表面上看,張老師的兒子更孝順,也很大方。

明眼人看出,張老師不缺錢,自己的退休金有幾千。兒子給錢來孝順,是不太管用的。

女兒很少拿錢給張老師,但是日常的生活,確實關照到了。

走四方的人,要感激那個在家鄉的人,別奚落他沒有本事,別以為自己有多大出息。要是父母得不到照顧,會留下永遠的痛苦。

“腳短”,還可以和一句古話聯絡起來——“

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

”也就是說,家裡有一個厲害的人,能夠及時處理各種大事,大家心裡就不會慌亂,因此家庭更加穩定和睦。

04

“頭髮短”的人,有格局,見多識廣就是福氣。

“頭髮長,見識短”這句話,常常用來形容沒有遠見的女人。對照家庭成員,男人女人都應該頭髮短,有格局。

我的父親,常常說:“最怕家裡的‘長頭髮’。”言外之意就是——

妯娌關係、婆媳關係、媳婦小姑之間,姐妹之間,要相處好,都是難題。還有,家裡有“長頭髮”的人,總是吹枕邊風,引發各種不愉快。

一個人的格局大了,會考慮到全盤,對於利益,也不會斤斤計較。畢竟,團結友愛的家庭裡,哥哥有了錢,等於弟弟變富了,方方面面都是相通的;父母的錢給了誰,都需要尊重;在意見不統一時,能夠公正對待,積極包容。

在家庭事業發展上,有一個大格局的人,就能把握好方向,在失敗時,能力挽狂瀾。只要勁往一處使,就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05

《易經》裡說:和氣致祥,乖氣致戾。

人到中年,多個幫手多條路。真的不必捨近求遠,把手足情斷了,想盡辦法求大街上的人。

趁著父母還健在,兄弟姐妹多聚一聚,一起讓大家庭變好,又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就最好不過了。

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吵鬧是客觀存在的,但福氣也在其中。當初,父母生了幾個孩子,不是希望孩子們吵架,而是“人多力量大”。

如果每一個人都對家庭付出多一點,不索求回報,那麼家裡的財富就會堆積如山。

做人,要分得清內外:對外,心狠事事順;對內,心軟處處福。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