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魔都變遷,盡在畫中……這場藝術展空降楊浦濱江

9月22日上午

第九屆上海市民藝術大展

美術專題展

在楊浦濱江毛麻倉庫

正式拉開序幕

一場藝術盛宴等你來打卡~

從昔日的小漁村,到當下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發展令無數人驚豔。而感受最深的,無疑是住在這裡的人們。如今,魔都居民拿起畫筆,用作品定格城市的記憶……

燈光亮起,展覽開場。本屆上海市民藝術大展美術專題展的主題為“奮進新徵程”,入選的240餘幅作品就像一本日記,刻畫著幾十年來的城市變化。

相信很多上海人的童年,是在閣樓上度過的。看到這幅《再見·帶閣樓的房子》,彷彿夢迴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是一個深夜,一側是灰暗老樓,設施陳舊,空間逼仄;一側是窗臺燈火,溫暖明亮,象徵著城市的新陳代謝。很快,這兒的居民將隨著舊區改造,迎來新生活。

作者黃鼎鋒就曾住在這樣的閣樓裡。“這代表了我們年少時候的成長環境。這些閣樓陪伴著我們成長,現在我們長大了,它也慢慢老去。總有一天,我們會向它告別。雖然有淡淡的憂傷,就像你告別你的童年時代,但人會成熟起來,城市也一樣,這是發展路上不可避免的。未來很美好,我們總要滿懷希望地迎接新事物。”

如果說閣樓代表著過去的上海,那麼摩天大樓則更能讓人想到日新月異的魔都。作品《看東方》中,順著畫中少女的視線望去,陸家嘴“四件套”正在熠熠生輝,時代樂章已經奏響。

作者馮正安是一名老上海人。曾經,她在新加坡住過一段時間,可總是留戀故土。沒想到回上海後,發現這裡已大變樣。尤其是她家門口的浦江兩岸,建設速度之快,讓她大為震撼,忍不住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剛回來的時候,金茂大廈正在建造中。我就這樣看著它一天天越來越高,心情很感慨,我的家鄉讓我自豪。”

上海的變遷,總是生活在這裡的人感受最深。展出作品中,不少來自普通市民的細微日常,點滴體悟。這幅《翱翔的青春》,就是作者馬婕在一次出門散心時偶然捕捉的場景。線條流暢,色彩鮮活,蓬勃朝氣撲面而來。

馬婕並非職業畫者,早年同濟大學景觀規劃科畢業的她,是個地地道道的理科生。工作之餘,拾起畫筆,是她的熱愛,也是生活。“像我這樣的新文藝群體還有很多,不少獲獎的作者都是從群眾渠道投稿進來的。我們踴躍參與,積極創作,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市民並肩與共,都來參展,讓這個屬於市民的藝術展更大眾化、普及化。”

據悉,上海市民藝術大展美術專題展是上海市民文化節的重要品牌,自2006年起已在楊浦連續舉辦八屆。今年,展覽收到全市作品9980餘件,參與人數打破往年記錄,實現數量與質量齊飛。其中不乏馬婕這樣的業餘愛好者,群眾文藝創作的舞臺已為他們亮起,藝術大展也見證著他們的成長。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告訴記者,面對接下來的第十屆大展,他們正在做一個整體策劃,不僅記錄城市發展,也記錄這些群眾藝術家們的故事。“我們正在梳理,看看這些參賽者從第一屆開始,經過這十屆個人有什麼樣的發展。另外,我們也要針對展覽每年吸引參觀人數、受眾特質來做分析和總結,相信會對我們整個城市的文化藝術、市民美育帶來很大幫助。這也是提升我們城市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抓手。”

觀展小貼士

觀展地址:秦皇島路32號濱江毛麻倉庫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