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讓文物走出展覽櫃,不再“千館一面”

□楊若涵(重慶大學)

近日, “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展出。展覽以中國書房意境營造出三個不同的單元空間,書畫、典籍、器具等共105件文物同時展出,系統性呈現了中國書房的樣貌,向觀眾闡釋中國書房的文化核心與時代精神。展覽還引入裸眼3D、體感互動投影等技術,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

如何讓文物走出死板的展覽櫃,不再“千館一面”?故宮博物院此次展覽無疑是一份漂亮的答卷。面對105件不同類別的文物,沒有按照既定的陳列原則,分門別類地擺放;也不是簡單地拉出一條時間線,按年代劃分展館。策展人創造性地抓住了“書房”這一凝聚中國文人精神的空間元素,將三個展廳變為三個書房,將各類文物匯聚在同一個空間,不僅讓展廳更加多元和富有張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不同時代文人書房的風貌,更好地向觀眾傳遞中國書房的時代精神。

除了別出心裁的展廳元素設計,此次故宮特展還發揮了一些小巧思,讓文物從千百年的歲月塵埃裡騰躍出今。比如,巧妙還原了曲水流觴的場景,將宴飲用具置於蜿蜒的白色展臺上,讓觀眾如臨蘭亭雅集之境。展覽結尾的白樺木板上印有用符號、表情包等組合翻譯的《蘭亭序》,用手指點選即會出現對應文字。這些古與今碰撞閃現出的火花,照亮了文物不同於舊時的一面,也為觀眾點亮了感受文物的新視角。

涵文之物謂之“文物”。一件文物可能蘊藏著一個人的風韻神彩,也必然投射著一個時代的精神氣格。今天所見之文物,是歷史河流一遍遍沖刷淘洗之後僅存的文化碩果。近日召開的全國文物工作會議提出了“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只有讓文物活起來,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文物的價值,這對國人來說是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增強劑,對世界而言是認識中國文化的多稜鏡。

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無疑要扛起第一重擔。在修復和儲存技術不斷進步的當下,承載瞭如此厚重之價值的文物,大多數已有能力“重見天日”,不應該被深鎖於廟堂之中。文物們不僅要“重見天日”,而且還要以更佳的姿態呈現於觀眾眼前,以更多元的方式走入尋常百姓家。這需要文博工作者推出更有特色的展出內容、更活潑的展出形式、更多型別的互動,守正創新,做好中華文明成果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來源:紅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