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中國外交又一大勝利!海合會4國外長集體訪華,除了石油還談什麼

在我們的印象中,海合會這個中東土豪俱樂部向來只與美國關係密切,與中國幾乎沒有任何共同語言,自然更談不上什麼合作發展。但就在最近,這一切似乎正在發生變化:

當地時間1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宣佈,應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科威特外交大臣兼內閣事務國務大臣艾哈邁德、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海合會秘書長納伊夫將於1月10日至14日對中國進行訪問。

海合會

海合會全名為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其成立於1981年,成員國為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六國(另有葉門可參與部分工作)。由於成員幾乎包含海灣地區所有主要產油國,是目前海灣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最為主要的政府間政治經濟合作組織。

但要真正理解海合會存在的意義,就必須追溯其成立的背景。

身處人類文明最早發源地之一,與西方世界恩怨糾葛了上千年,還掌握著現代文明社會的命脈資源石油,阿拉伯世界向來處於人類政治博弈的最前沿。而這一切再加上宗教和民族因素的掣肘,這就導致近百年來的阿拉伯世界在政治上一直存在這樣一種基本矛盾:

阿拉伯國家都強調各自獨立,但他們又都對“一致性”存在較為強烈的渴求。

也就是說,出於擺脫西方殖民統治的需要,近代阿拉伯各國都非常強調各自的“民族自主”,彼此間並不存在合併為一個國家,或者建立類似歐盟那樣高度統一的國家間聯盟的可能;但海灣各國擁有相近的地理位置(同處海灣地區),共同的文化起源(阿拉伯文明),類似的社會結構與政治體制(部落酋長制)和共同的經濟發展基礎(石油產業),建立一個跨國合作組織完全理所當然。

最最重要的是,二戰結束後這場旨在促使阿拉伯世界擺脫西方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雖然讓阿拉伯各國強調“民族自主”,但這場運動同樣也刺激了阿拉伯人對彼此阿拉伯民族性的認同,這就為阿拉伯世界出現一個以強調跨國民族合作為主旨的合作組織奠定了時代基礎。

當然由於二戰後英國並未立刻退出中東世界,依然以前宗主國的身份在中東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強勢存在,這也就讓海外各國長期缺乏合作動力,直到1960年代早期,一系列的地緣政治變故終於催生了海合會的誕生。

首先是1961年科威特擺脫英國殖民獲得獨立,這預示著英國已經開啟徹底放棄以宗主國身份對海灣國家進行“指導”的程序,而英國自身也明確表態支援海灣各國彼此合作;

其次是1979年伊朗巴列維王朝倒臺。新上臺的霍梅尼伊斯蘭政權在宗教上屬於“異端”什葉派。在上臺後,霍梅尼大肆鼓吹海灣各國的什葉派造反奪權,試圖在海灣地區建立一個以伊朗為中心的什葉派大伊斯蘭聯邦,這就對海灣各國遜尼派政權的統治造成了直接威脅。

最後,同樣是在1979年,蘇聯大舉入侵同屬伊斯蘭勢力範圍的阿富汗;1980年,伊朗與伊拉克又開啟了長達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這就讓海灣國家對自身地緣安全產生了極為現實的擔憂。

在以上這些現實因素的催促下,海合會才得以在1981年以閃電般的速度迅速成立。

海合會對自身的宗旨描述為:利用各成員國的資源和力量,加強彼此間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全方位領域最大限度的協調與合作,逐步實現一體化,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共同對抗外來威脅,獨立自主的維護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保障各成員國的共同利益。

可以看出,對於海合會的各成員國而言,

海合會這個組織的存在,基調是阿拉伯民族自主,最大現實動機在於在安全上進行彼此照顧,共同維護遜尼派的統治,其次才是經濟上的共同合作。

也只有理解了這點,我們才會明白,為何一向與美國頗為親密無間的海合會,為何如此輕易的、並且是故意在美國帶頭反華的風口浪尖上向中國示好——海合會與美國,其實向來都是貌合神離:

海合會各成員國追求阿拉伯民族自主獨立性,而美國在中東的強勢存在就是在事實上讓中東地區重回西方殖民時代;

海合會各國在政治體制上都是非常“封建”的部落酋長制,這在追求民主化的美國眼裡自然是大逆不道;

海合會各國都信奉伊斯蘭教,與身為基督教世界領袖的美國更是水火不容;

美國介入中東並讓海合會對自己俯首帖耳的高峰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本質是海合會在發現自己無力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須與美國進行的利益交換——以同意建立“石油美元”體系向美國換取安全保障。

沙特與美國

所以為何海合會要在此時派出四個核心成員國的外長與海合會秘書長一起集體訪華?

首先,在石油出口方面,海合會希望留住中國這個大主顧

——中國從海合會各國購買的石油已經佔海合會總出口的四分之一,更是海合會事實上的“老大”沙特最大的主顧。在當下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實踐“碳中和”,中國也努力減少對石油這種傳統能源依賴的大背景下,鞏固與大主顧的關係勢在必行;

其次,在經濟發展上,海合會希望借鑑中國的經驗,吸引中國投資

——海合會各國很早就意識到自身經濟過度依賴石油產業的問題,綜合發展本國各項產業是21世紀以來海合會各國的共同心聲。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自然是這些“一窮二白”的海灣國家最好的老師;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海合會必須開始思考如何在美國無力也無心保障自身安全的後反恐戰爭時代為海灣地區尋找新的平衡勢力

——美國撤離中東的行動早已開始,與之相對的則是伊朗什葉派的步步緊逼和俄羅斯的蠢蠢欲動。拖延至今的葉門內戰已經證明了海合會依舊還是無法靠自己保證自身安全,而中國自然就是這些國家在世界上能找到的最後希望。

中國與沙特

當然我們也必須注意的是,正如前述所說,海合會的最高現實訴求是保證自身安全與遜尼派的統治穩定,而當下對這兩點威脅最大的恰恰正是與我國關係頗為不錯的伊朗。所以一旦伊朗與海合會國家的矛盾不可調和,我國又該如何在兩者之間做出取捨?一旦伊朗野心膨脹,不顧中國反對也要向海合會發動軍事進攻,中國能否為海合會提供如美國那樣的實質性幫助?

中國的這些顧慮,正是海合會在發展與中國關係的同時必須重點考察的。所以歸根結底,

海合會向中國靠攏,只是為了給自己多一個選擇,並不等於就會徹底放棄美國這個選項

。尤其在自身安全與統治穩定這兩個核心利益上,哪怕再不願意,海合會依然還是隻能依靠美國,這一點並不會因為一場訪華就會改變。

阿拉伯世界

但無論如何,

在當下美國大肆反華、中國自身發展壓力也逐步增大的時代大背景下,海合會願意集體訪華,這本身就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是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勝利。

而我們也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的會議上,中國與海合會能達成讓彼此共贏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