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濰坊風箏展將於4月17日5月5日在濱海城市藝術中心隆重舉辦

圖為參展的部分油畫作品。

濰坊風箏不僅是工藝品,更是一種文化,它以博大精深的歷史、精巧奪目的工藝和豐富深厚的內涵,成為極具代表性的中國民俗文化瑰寶。

四月的濰坊草長鶯飛,生機盎然,第38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盛大啟航。與此同時,4月17日—5月5日,“畫說風箏”大型風箏主題創作油畫展也將在充滿活力的濱海城市藝術中心舉辦。此次展會將以油畫與風箏對話的形式開啟我市國際交流的藝術視窗。

方寸之間濃縮風箏歷史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脈,它不僅是區分彼此的重要標誌,更是居於此地的人們精神上共同的根源和守護。

濰坊歷史悠久,傳統手工業發達,文化積澱深厚,這裡既是東夷文化的核心,也是齊文化的腹地,文化資源枝繁葉茂,但風箏是濰坊文化最靚麗的名片,在濰坊所有的文化名詞中位居第一位。

在2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濰坊風箏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承載著人們的期盼,登上了世界的舞臺,被傳播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出自濰坊。1989年“國際風箏聯合會”總部設定在濰坊,2006年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濰坊是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鳶都。

濰坊風箏在其悠久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獨特的風箏文化。這原本寄託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連的娛樂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古往今來,描寫風箏、表現風箏的詩詞歌賦和中國傳統美術作品不勝列舉,但以當代藝術語言或西方藝術語言表現風箏主題的作品卻乏善可陳。為此,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發起本次‘畫說風箏’油畫專題創作專案。”對於此次油畫展舉辦的初衷,濰坊市油畫學會秘書長於培泉給出了深刻的詮釋。

此次油畫展創作的百餘幅作品涵蓋了與風箏有關的多種內容。描繪古代仕女放飛風箏的情景,再現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風箏文化,呈現複雜的風箏扎制工藝流程,描繪出最具特色的風箏式樣,勾勒出童年放飛風箏的愉悅情懷,在方寸之間,風箏發展歷史躍然紙上,在提升風箏文化魅力的同時,帶給參觀者獨特的藝術享受。

凝結濰坊畫家的鄉愁情懷

本次活動是由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和濰坊市油畫學會聯合發起的一次專題油畫創作專案。參與創作的51名油畫家全部都是濰坊市油畫學會會員,同時還邀請了來自北京、濟南兩地的三位油畫家的作品參展。展覽共展出油畫作品100幅,風格不一、面貌迥異,但全部都是以風箏主題進行表現。

該專案以油畫藝術表現形式,透過採風、創作、研討、推廣等方式,組織油畫藝術家以濰坊風箏為主題進行藝術創作,並將優秀作品以展覽的形式呈現給大家。激發廣大藝術家熱愛故鄉、表現故鄉、奉獻故鄉的崇高情愫,豐富濰坊風箏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多題材推廣濰坊風箏文化。

古往今來,描寫風箏、表現風箏的中國傳統文學藝術作品不勝列舉,此次畫展五十餘位油畫家,展開了一次油畫藝術與風箏的對話,用油彩、畫布、竹籤、絲絹碰撞出別樣的藝術火花,使風箏題材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讓風箏文化的外延得到拓展。

本次展覽展出的油畫作品以傳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為目標,融合了獨特的民族性,折射了樸素的審美,反映了人們向真向善的情感。

“我是土生土長的濰坊人,風箏對於我而言是扯不斷的家鄉情懷,拿起畫筆記錄鄉愁,展現風箏文化,是我們本土藝術工作者應有的文化擔當和創作情懷,能為家鄉風箏代言,我感到非常榮幸。”濰坊市本土畫家冉學梅如是說。

以“國際語言”講述“濰坊故事”

油畫起源於西方,它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繪畫語言,如今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普及,它在欣賞者與藝術家之間溝建起了一座橋樑。

正是因為油畫藝術是世界性的藝術語言,不受國界的限制,不受種族的限制,被世界各族人民所欣賞,此次風箏油畫展以油畫形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才更容易被國際友人理解和接受。

此次油畫展深入挖掘濰坊風箏文化,傳承文明薪火,探尋濰坊風箏傳統工藝美術表現與當代油畫藝術表現的契合點,追求東方中華民族傳統民間藝術語言與西方油畫藝術語言的融合,以國際藝術語言,向國內外友人講述濰坊故事,展示濰坊風箏文化和城市魅力。

“借油畫形式表現風箏文化,實際上也是將西方藝術創作與東方傳統文化融合發展的過程,對於我們藝術工作者也是一次意義深遠的創作實踐,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借藝術這門無聲的語言,開啟濰坊文化交流的藝術視窗,在促進濰坊文化藝術交流的同時,也提升濰坊文化形象和國際影響力。”畫家劉學智如是說。 (濰坊日報)

【來源:濰坊文明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