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如何用耳機聽故事?——Bling漫談老人家Oriolus褐鸝

作者:耳機美學

從古至今,人們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感、所想,比如文學、舞蹈、歌曲、繪畫、攝影,這些都是思想的承載體。例如芭蕾舞,舞者通常會用肢體語言傳達自己的情感:

比如這段,涵蓋了四個手勢,意思是“我對天發誓,我愛你”。

這就是一段故事中的一小段情節而已。

在音樂中呢?創作者用不同的音符、歌詞、唱法、和絃、樂器、來組成表達各種情愫,或喜樂,或悲哀,或憤怒,或思念。很多時候深挖一下音樂的創作背景,作者的成長經歷,就可以找到一段故事出來。更有甚者會發現歌詞行裡字間句句都和自己的經歷相吻合而產生共情。比如你剛剛失戀,大晚上一個人縮在冰冷的被窩裡剛打算和那個ta說句晚安,卻想起來人家微信都給你拉黑了,苦笑一聲開啟網易雲尋思用音樂給自己助助眠吧,突然就隨機播放給你來了首體面,誒呀,再翻上那麼幾下評論區,直接網抑雲是吧,人間失格是吧,給自己幹Emo了是吧。

咳咳。開個小玩笑哈。不過歸根到底,這正代表著音樂是最能觸動人類內心深處的藝術之一。那麼各位有沒有想過如何能讓充滿故事的音樂表現多一點點呢?老人家就說了,要將褐鸝推薦給有故事的你。

具體為什麼,在經過一番把玩後,就由我來介紹介紹,老人家是如何用褐鸝講故事的。

這次褐鸝的包裝盒還是很小巧,分為內外盒設計。外盒以銀色拉絲為底,正中央是品牌logo Jaben oriolus,右上角的字樣為“創造最高的聲音”。外包裝的簡潔也給褐鸝帶來了一絲貴氣。我覺得這樣就挺好,過多的在包裝盒上做文章會顯得比較廉價不說,也會缺少那份的儀式感。內盒純白,開啟就能看見臥在海綿裡的褐鸝了。

為什麼褐鸝是藍色的?雖然百度百科搜尋出來的詞條中的Oriolus szalayi是藍色的,但我僅找到了那一張圖片,在別的地方找到的都是棕色的。

我對鳥類不太熟悉,也不知道褐鸝到底是不是褐色的,但是老人家這條肯定是藍色的)耳機整體以藍色為基調,面板點綴著六邊形和長條狀小亮片,甚是好看。包裝裡是沒有收納盒的,不過購買會隨耳機附贈,所以問題不大。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耳機套和清潔刷這樣子了。

褐鸝標配的是一根4。4mm插頭的無氧銅鍍銀耳機線,所以請習慣使用3。5mm的使用者購買轉換器或者另外購置其它耳機線。

本次褐鸝使用了一圈一鐵一平板三單元三分頻三導管混合結構,被官方劃分到了自身品牌線的“韻味人聲”裡,並稱之為平板式的黑黃鸝。但此黃鸝非彼黃鸝了,我們這是新時代人聲。相比於黑黃鸝老港臺式的,以音染為主素質為輔的人聲,褐鸝加強了解析力,結相,適當減少了音染卻並未完全拋棄,恰到好處。這種路數是正確的,我們玩的HiFi並非以極致的高保真還原為主,這只是一部分。音訊產品是有調音的,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調音來配合音樂來加強使用者體驗。但是時過境遷,現在的音訊產品素質都很高,如果像七年前的黑黃鸝那樣一昧用音染不注重細節的體現肯定是不受現在主流聽音觀所認可的。這是大時代的趨勢,褐鸝很自然得與時俱進了。值得一提,每條褐鸝出廠前會進行200個小時的煲機,大家到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煲機。

但是老人家是個什麼廠家?他們是有個性的,有想法的。褐鸝的三頻走向下盤,低頻大於中頻大於高頻。可能大家已經聽說了這個塞子高頻不盡人意,不過我覺得這高頻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僅僅是什麼高頻不華麗啊,素質不高啊分離度不夠啊。不,素質和分離度自然是保留的,但是老人家直接將褐鸝的高頻調暗了。

褐鸝的整體聽感就像一座胡夫金字塔一樣,我們都知道胡夫金字塔是什麼樣的?正三角形,但是沒頂。胡夫金字塔頂上十米是空的,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平面,褐鸝也是一樣。可能它並不是沒這個尖,只是因為低中頻段的表現力太強,下潛太深而高頻延展力不足而感受出的削頂,從而演化成了縱向不足。我猜有些人看到這就想潤了,啊?你這個耳機高頻削頂發暗縱向不足,你讓我聽個啥?別急,又是個關於本手俗手妙手的問題。

其實這就是老人家在與時俱進的大環境下做出的反擊,因為我們不一樣,我們可以做全能的完全均衡型的耳機麼?很簡單,非常easy,但是你不會看到我們有這樣的產品,褐鸝就是很好的例子。老人家雖然沒有把它的這種高頻做成極端偏科的型別,雖然聽一些刺激型別,聽一些金屬類高頻為主的音樂會感到不合適。但如果你喜歡的型別是民謠,是氣氛低沉節奏緩慢的音樂,是表演型的人聲,這種暗就暗得好了。我一會結合起來再講。

褐鸝的低頻是很棒的,豐滿而有彈性,瞬態非常有力,所以單獨拿鼓點來聽你會感覺鼓皮非常緊,非常爽,打擊感、殘響、張力十足(再次推薦日本鼓樂表演團體鬼太鼓座)。殘響給足後就會表現得稍微拖拉,有些渾濁,不甚清爽,但這種低頻絕對是把氛圍感給滿了的。官方怎麼說,“箱子”味嘛。

既然是濃郁人聲系列耳塞了,自然得繞到中頻人聲這裡。褐鸝的人聲是距離中等偏近的。本耳機的人聲將線條勾勒得很不錯,不粗大,很精緻,口型較大,比較通透。這人聲在整體聲音中雖然沒完全跳出樂器的掌控,但是已經被重點強調了。我覺得這就是高頻調暗帶來的妙處,將樂器中容易突出的部分抹去,如同舞臺聚光燈一般打在歌手身上,更容易讓聽者被歌手的聲音所感染,而背景器樂只是個渲染情調和表現旋律的工具。

不過這塞子還是不太適合小清新的,纖細的,偏高的女聲。比如高橋李依的那種《AM11:00》。你就會發現不但人聲被淹沒在低頻樂器的聲音之中了,而且未免顯得演唱者的年齡被提高了。所以聽這種音樂的朋友需要注意一下。

其次這塞子也是對木吉他愛好者的福音。我上面說了,褐鸝高頻不足並不是因為素質差或者分離度不好,僅僅是被支配的份額少並且被調暗了,所以這並不是一個畸形的聲音,反而用褐鸝聽木吉他,低中頻的加強無論是掃弦還是撥絃都是非常爽的。

綜上所述,所以這塞子雖然叫做平板式的黑黃鸝,但我覺得更像是另一個分支。褐鸝就是褐鸝。

什麼樣的音樂故事感強,也不用我多說了,相信每個人心目中都有那麼幾首歌可以講出自己的處境,自己的經歷。當各位躺在被窩裡準備emo時,褐鸝就是那個可以用自己獨特的朗誦技巧為你講故事的人。醇厚細膩,舒緩綿長,娓娓道來。

我覺得褐鸝的聲音和老人家這個名字也挺配的。音訊工作室叫老人家,創始人饒老師也叫老人家。饒老師今年五十多了,自1993年便從事家庭音響的設計與研發,曾給很多知名音響品牌做ODM,OEM。在這個圈子裡耕耘了這麼多年,從開始的mini audio到現在的oriolus,風風雨雨,相信饒老師也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講給我們去聽。成熟穩重卻不失一絲闖勁,敢於突破自己,不拘泥於保守的聲音,這便是褐鸝,是現在的老人家,我相信這也會是未來的老人家。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