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胡華強新書《川渝方言隨筆》釋出:方言就是故鄉,是所有童年的回憶|天府書展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唐代詩人崔顥所寫的《長干曲》中有這樣一幕:“君家在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一個身在他鄉的女子聽見隔壁船上傳來熟悉的鄉音,忍不住停船相問。詩人透過這一場小小的人生際遇,表達出濃烈的情感激盪——一縷鄉音,喚起鄉愁。

在11月26日舉行的“方言裡的語文——《川渝方言隨筆》新書分享會”上,作者胡華強闡述了方言的深層內涵:方言就是故鄉,是所有童年的回憶,是故鄉所有的情感聯結。

分享會現場

胡華強是一名資深中學語文教師。2018年9月,新生入學第一天,胡華強在辦公室聽到兩個同事“擺龍門陣”,言語之間提及“渣渣瓦瓦”一詞,當時他就想,這幾個字到底該怎麼寫才對呢?於是掏出手機記下了當時的一點感想。後來的一段時期,就逐漸想起了很多很多他所熟悉的方言來,每次想起了,擔心很快又會忘記,於是就在手機上記下來。這樣的習慣幾乎伴隨了胡華強在整個年級三年的教學過程。這些文章在《華西都市報》的“寬窄巷”副刊“蓋碗茶”欄目,文字很快見報並陸續刊出,至今計有百餘篇。這些文章結集出版,就成了《川渝方言隨筆》。

分享會現場

胡華強告訴記者,很多方言作品是有研究的用途,而自己這部《川渝方言隨筆》更多是文學作品,記錄自己多年生活中對於方言的所感所悟,其中還有不少方言童謠兒歌等,可當材料一用。

“我出生在重慶,生活在成都,從小耳濡目染,對川渝兩地的方言自然是很熟悉,同時也能感受到差異。書裡面有些方言,就是我母親說的原話,所以這本書是我生活的積累。”

作者胡華強

在胡華強看來,方言的作用體現在現代社會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是它最直接的交流功能,“我們開玩笑的時候說,當你想罵人和吵架的時候,肯定都想用自己的家鄉話,更能表達起情感和意思。”胡華強笑道。

但方言最深層的內涵,是對個人情感的豐富以及與家鄉的聯結,方言可以起到一種粘合劑的作用。“方言就是故鄉,是你所有童年的記憶和情感。”

方言對於民族文化來說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沒有讓我們的普通話推廣受阻,反而給我們的文化留下了根。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方言,那它也沒有了根,肯定也就走不遠。”

胡華強認為,我們的社會越是走向現代和未來,就越需要對傳統的回望和鞏固,需要對鄉音的銘記。以方言之名留住鄉愁,是人類靈魂共同的呼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