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沉睡”數十年的廢棄礦山披上了綠衣

11月22日上午,紹興上虞曹娥街道蒿東村聯合廢棄礦山綠化提升工程整治現場,幾十人組成的工作隊伍分佈在5萬餘平方米的礦場中,填土、種樹、蓋草皮、澆水,忙得熱火朝天。放眼望去,一塊塊草皮鋪就了一片生態綠地,雲杉、意楊、側柏、紅葉石楠等綠植遍佈其上,已是綠意濃濃。而隨著現場工作人員的齊心協力,這塊生態綠地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

“這裡原先是一個廢棄礦場,經過半年治理,才有了現在這光景。”裸露的巖壁,隨處可見的坑洞,遍地的沙石,飛揚的塵土,回想起過去的場景,曹娥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程金彪感慨萬分。

廢棄礦山位於曹娥街道蒿東村,當地村民稱之為石門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該地開辦了一個石料廠,就地取材,炸山毀山,給地方生態帶來嚴重破壞。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礦山開採才停止,但石料廠一直卻在運作,“天晴灰茫茫,下雨一攤泥”的情形也隨之持續,不僅汙染了環境,還嚴重影響周邊老百姓的生產生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初,曹娥街道下定決心對該礦山場進行整治,約談企業要求將採石場進行關停、搬遷。到了5月,轟轟烈烈的整治行動正式展開,街道先後投入1800餘萬元,對裸露山體進行覆蓋,在陡峭的巖壁上砌起一塊塊板槽,並覆土種上灌木;在礦石開採過度的地方重新填土,蓋上草皮,種上易存活的綠植等。

廢棄礦山重新復綠,當地的老百姓對此事是交口稱讚。“這礦山的灰塵能飄老遠,曬被子什麼的都會受到影響,路也一直髒兮兮的。”村民祝麗娟告訴記者,整治的這幾個月,空氣好多了,人也跟著精神不少。她相信,等到這些樹長成,環境一定會更好。

石門塘廢棄礦山綠化提升工程預計至11月底就能基本完成,但想要見到鬱鬱蔥蔥的場景,還得等一段時間。“等到綠植都徹底長成,我們將對這片礦場進行安全性評估,如果滿足條件,將會對村民們開放,讓群眾享受更多礦山生態修復帶來的紅利。”程金彪說。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張漢鋒 通訊員 周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