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李鴻章早年欠下一個人情債,幾次報恩皆遭拒絕,直到晚年方才還清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意氣風發的李鴻章第二次走進順天貢院,參加丁未科會試。在此之前,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苦練八股文章,故而對於此次會試,李鴻章志在必得。

按照程式,考生拿到考題後,事先要在草稿紙上先行答題,待檢查完畢無誤後,才會謄在考卷上。

雖然說會試有三場,但真正決定前程命運的是第一場。李鴻章不敢懈怠,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經過兩天的艱苦奮戰,終於打好草稿,只待次日謄寫完畢便可交卷。

然而第二天晚上,李鴻章突然得了風寒,這也不奇怪,因為三月初的京城仍然比較寒冷,考生患病的情況見怪不怪。

可問題是,李鴻章這次患病極其嚴重,雙手顫抖不能提筆。無奈之下的李鴻章只得仰天長嘆:

“今科無望矣!”

絕望的李鴻章在號舍中發出一陣陣的嘆息聲,不料此舉驚動了隔壁號舍的江蘇宜興考生徐家傑。

印象中,會試考場一定是戒備森嚴,氣氛緊張得讓人窒息。清初的時候的確如此,但是到了晚清時期考場紀律大不如前,再好的制度沒有人執行也是一紙空文。

嘉慶以後,考場紀律渙散,考生四處走動的情況十分常見。徐家傑也不是第一次參加會試,他謄寫完考卷後,便起身來到李鴻章的身旁,詢問他答了幾篇了。

李鴻章有氣無力,悻悻地說只謄寫了一篇,還有兩篇是草稿,來不及謄寫,現在一提筆手就哆嗦,不能完篇。

徐家傑深知士子十年寒窗之苦,不忍心見李鴻章功敗垂成,就讓李鴻章把稿子拿出來,由他代為謄寫。

沒想到,李鴻章在徐家傑的幫助下居然順利通過了會試。在五月舉行的殿試中,李鴻章名列二甲第十三名進士。而徐家傑也如願以償,獲得三甲第三十八名。發榜之後,李鴻章親自趕到江蘇會館致謝,並將徐家傑引為至交。

李鴻章後來被點為翰林院庶吉士,幾經波折終於位極人臣。而徐家傑被委任為山東益都知縣,數十年間始終在知縣任上來回調轉,直到退休仍是七品小官。

李鴻章權傾朝野,在慈禧面前替徐家傑說幾句話並不難。可徐家傑天生是個硬骨頭,根據野史、筆記的記載,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曾幾次寫信暗示徐家傑,說要提拔他。

徐家傑死活不願意,認為此舉有損讀書人的氣節,說什麼也不願領情。李鴻章自然不會強人所難,但兩人之間始終保持了密切的聯絡。

光緒二十四年,李鴻章終於還了徐家傑這個天大的人情。

這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徹底撕破臉,發動了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禁,一大批維繫派人士被抓入獄。

守舊派大臣按照慈禧的指示,列出了一串長長的名單,其中排在第一名的是徐致靖,他就是徐家傑的次子,光緒二年進士,時任吏部右侍郎。

徐致靖是維新派的領袖,正是在他的推薦下,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黃遵憲、張元濟等人才得以被進入光緒帝的視野,併成為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

守舊派恨不得將徐致靖碎屍萬段,食其肉寢其皮,他們把徐致靖列入禍首名單。如果不出意外,徐致靖將與譚嗣同等人一樣,幾日後被押往菜市口行刑,成為“戊戌七君子”之一。

徐致靖被下獄後,徐家亂成一團,四處找人疏通,可是這個節骨眼上,朝臣們無一人敢蹚這趟渾水。徐家傑情急之下,親自到賢良寺面見李鴻章,請求他出面周旋。

此時的李鴻章閒居京城,自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後,被國人唾棄,光緒帝一道聖旨將他一擼到底,只留下文華殿大學士的虛名。所幸,慈禧眷顧老臣,不久後讓李鴻章在總理衙門行走,不過也是手無實權。

李鴻章失勢不假,但他的人際關係卻不容小覷,見徐家傑親自登門,李鴻章隨即承諾,說是拼上這條老命也要保徐致靖一命。

李鴻章親自出面找到榮祿,讓他在慈禧面前說情。榮祿與李鴻章的關係本就深厚,老友之託自是不能推辭。榮祿馬上向慈禧報告,說光緒帝在宣佈維新後的三個月內,一次也沒有召見過徐致靖,這說明他並不是維新運動的核心人物。

慈禧見是榮祿來說情,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手一揮便將名單上的徐致靖拿掉了。

榮祿說得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光緒帝沒有召見徐致靖的原因,是因為他雙耳重聽,跟他說話不得不提高嗓門。光緒帝為了保密乾脆就不見他,而不是不信任器重。

在李鴻章的周旋之下,徐致靖總算是保住了一命。事後,徐家傑登門致謝,或許他也沒有想到,當年的舉手之勞,竟換來了家族的榮譽興旺。而李鴻章出手相助,也算是知恩圖報。

這個故事記載在野史當中,御史經過考證,徐家傑有沒有幫助李鴻章謄寫考卷難有定論,但李鴻章救徐致靖確有其事,在《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中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