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孫作勇: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 才能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廖偉 聊城報道

孫作勇,東阿縣高集鎮玉皇廟村村民,現年49歲。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瞭解到,孫作勇年輕時患有神經炎,兩條腿走路困難,兩個孩子都在上學,生活的擔子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孫作勇為了孩子能夠無所憂慮的讀書,他選擇一個人扛下所有負擔,在農村的土地上開闢了新的道路,為早日脫貧創造了機會。

創業的初期是艱難的,也是艱辛的。孫作勇經過市場考察和分析,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決定發展養豬業,但由於缺少養豬經驗,疫病防控不到位,死亡率高,養豬整體效益一直不好,於是,他購買了許多養豬方面的書籍,利用空閒時間學習,終於掌握了養豬的適應期、增肉期、催肥期的養殖技術。為給豬添飼料,清掃豬舍,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深夜還要再起來到豬棚轉一圈,觀察豬的生長情況、健康狀況等,如發現異常,及時診斷治療。養豬使孫作勇走上了一條致富路,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科技示範戶。致富不忘鄉親,他對前來參觀學習和取經的群眾從來不保留養豬技術和經驗,近幾年來,他先後幫助了本村和鄰村的養殖戶9戶。

孫作勇在養豬上成功了,養豬雖然掙錢,但是他沒有因此停滯不前,孫作勇決心再闖一闖又開啟了新的事業——光伏產業。他利用養豬賺到的資金,在光伏產業上進行了投入,遇到技術問題就找人請教,經常實地考察,最終他明白了光伏的原理及注意事項,以及光伏產業的收益非常可觀,憑著不怕吃苦的韌勁和堅持鑽研的精神,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當地養殖、光伏產業戶的交流,他得到了豐富的經驗,又為家庭增添了一條增收的渠道。這幾年孫作勇積極樹立脫貧新模範。“扶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這句話在孫作勇的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說,“我積極一點,儘量不讓大家操心我的生活,享受了國家很多政策了,我們自己也要積極奮鬥,才能脫貧。同時也十分感謝在脫貧道路上幫助我全家的幫扶責任人以及各位村幹部。在你們的積極引導和大力鼓勵下,我才能有現在的發展和生活。”

實現脫貧除了政府的幫忙,更多的是靠貧困群眾自身,孫作勇就是這樣,他啟用自我,懷有創業熱情,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敢拼敢幹,才能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目前他已經實現了脫貧,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隨著家裡情況的好轉,孫作勇也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養豬規模,從開始的兩三頭,變成現在的20多頭,年養豬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實現了脫貧的他,也沒閒著,積極幫助其他貧困戶實現脫貧,經常給左鄰右舍宣講國家的政策,通過了解,也為了村的環境更加美好,他積極組織群眾進行環境保護,積極遊說各家各戶,不亂扔垃圾,不往河流丟棄雜物,保持馬路的乾淨。

孫作勇積極組織一些農戶,下河清理河道兩側的垃圾,每逢週末,他還會帶頭清掃公路兩側,保持馬路的乾淨整潔,他用的他的一言一行影響著身邊的人,也為脫貧致富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不少貧困戶看到他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紛紛點贊稱好。他總是積極參加村級召開的各種會議,在村幹部組織貧困戶參與集體無償勞動時,積極配合,並組織村小組群眾積極參與,他率先垂範,以身作則,隨叫隨到。談及脫貧後的生活,孫作勇感激地說:“感謝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和幫扶人的幫助,脫貧不脫政策,感謝黨的政策,我們現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勤勞能致富,今後的生活要靠自己。我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