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晨讀|冬天啃甘蔗

冬日裡曬著太陽啃一節甘蔗是種微妙的享受。

甘蔗原產印度。據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屬下告訴他此地出產一種不需要蜜蜂就能產出蜜糖的草,這種產蜜的草就是甘蔗。說甘蔗是草,聽起來似乎有點可笑,但甘蔗的確是禾本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它的體型比人們普遍認知的草碩大些。

甘蔗一般深秋上市,可以一直吃到初春。冬日裡曬著太陽啃一節甘蔗是種微妙的享受。小時候,父母買回來的是成捆截短的甘蔗,吃的時候一人抽出一根,用牙把甘蔗皮撕下,咬掉粗硬的節,嚼出豐盈的汁水。這頗有點複雜的過程需要專注,齜牙咧嘴地撕咬也絕不文雅,很難與人交談或共享。小孩子並沒有多少耐心,但一節甘蔗就能讓我靜靜地坐在小凳子啃上半天,面前放一個吐渣的臉盆。吃甘蔗,為的當然是獲取慷慨的甘甜,甘蔗在齒間清脆的斷裂聲和牙齦微微的刺痛感也讓人覺得刺激,畢竟吃東西很少能這樣放肆地發出聲響。

如今買甘蔗,是到水果攤自己指定一整根,讓店裡的人削去頂梢,只留粗壯的部分,再用刀削皮。甘蔗刀看上去似乎有點笨重,但持刀者手起刀落,動作如行雲流水,三下兩下便刨出淺黃的蔗肉,然後一刀一刀把整根甘蔗斫成小段,裝進塑膠袋裡。偶爾在菜場門口也能見到把甘蔗堆在三輪車上售賣的小販,狹小的車斗裡齊刷刷碼著的甘蔗竟著車斗長出許多。買甘蔗,要選色澤油光發亮、表面敷著一層薄粉的,那白霜似的粉末是甘蔗的分泌物,白霜的含量越多,表明內部的蔗肉越甜美多汁。甘蔗節點之間的距離要長而均勻,這代表它的生長環境良好,吸收的養分和陽光充分。

甘蔗看著粗糲,吃起來隨性自然,但並非上不了檯面。閩南傳統的婚俗有一條,新娘回門要帶回兩根完整的甘蔗,喻示新人的生活“有頭有尾節節甜”。其實甘蔗的頭尾的甜度並不相同。《晉書·顧愷之傳》記載:“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民間也有“

”的俗語。查了一下農學資料,甘蔗儲餘的糖分更多分佈在根部,越到頂梢部,越需要水分供葉子完成蒸騰作用,水分會沖淡糖分,因此根部更甜而頂梢滋味相對較淡。顧愷之自尾至本倒啖甘蔗果然是漸入佳境。

某日去吃私房菜,溪魚、自制的香乾炒蘆蒿都出彩,山芋粉擀的餃子皮也很妙,我在心裡默默祈願:餐後水果千萬別是千篇一律的西瓜或橙子。結果上來的是切成薄片的甘蔗,直接用手拈來吃,果然相當不俗。有時在街邊看到賣現榨甘蔗汁,我也會買上一杯。榨汁的甘蔗大多是細細的青皮甘蔗。榨乾的甘蔗渣從榨汁機裡出來時,已經被軋得極扁,堆在紙箱裡白花花的一片。一次性杯子裡的甘蔗汁綠而通透,像上好的玉石,那種醇厚的甜起初讓人有點不適應,隨後卻一口口貪婪地吞了下去。

2018年我去沖繩旅遊,鄉間大片的甘蔗田隨處可見。導遊說,甘蔗植株很高,但因為多節可以緩衝風的衝擊,即便是颱風肆虐的季節也不會倒伏在地。沖繩有首著名的民謠叫《島歌》,歌裡唱到了甘蔗林,相愛的人在那裡邂逅又離別,聽上去比山林和海邊更有地方風味。享用了那麼多年甘蔗,終於見到它在藍天和黑土間的風姿。當然,瞭解一種植物,永遠都不會太晚。(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