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OPPO曾子敬:敬畏生命成為我的“底色”

醫學統計資料表明,困擾人類的頭號疾病和殺手,是心血管疾病。作為一名在健康領域擁有15年以上研究經驗的青年科學家,曾子敬研究的便是“心血管血液動力學”。

曾子敬,現任OPPO助理副總裁,OPPO健康實驗室負責人。雖然他在生命健康研究領域耕耘多年且建樹頗多,但在高等教育剛開始的清華大學本科階段,讀的專業卻是汽車工程。從汽車跨到心血管,源自姑姑的“種草”。

曾子敬的姑姑從事心血管醫療器械的研究,因這個緣故,他在年輕時就可以經常近距離觀察血管支架等醫療器械。“這麼一個小小的裝置,居然可以設計得如此精妙,它不僅可以放進人體血管,還能跟身體一起運作,生物醫學工程真的是太有趣了。”後來去匹茲堡大學讀博士的時候,他便選擇了心血管血液動力學。

完成學業後,曾子敬進入一家國外的醫療器械公司,研發導管介入式心臟泵。這種醫療器械使用的場景,往往都是晚期心力衰竭或高風險介入手術。病人們在其它治療措施都受限的現實下,希望這項創新技術能發揮關鍵的作用。

人們常說,科學實驗需要在不停地嘗試和錯誤中間尋找可行的道路,但和人體相關的科學實驗則完全不同。曾子敬認為,敬畏生命,是健康和醫療科學研究的第一準則。

研發心臟泵的工作讓他開始思考,“我們研發的技術可以用於挽救生命,但有沒有一種可能,能在心血管系統出現嚴重問題之前,就用科學的力量來改善我們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狀況呢?”

中國有句老話叫“上醫治未病”,意思是最好的醫生要能夠預判並預防疾病的發生。曾子敬帶著這個思考走向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從專業醫療裝置轉向了健康領域的消費電子產品研發。

回國後,曾子敬加入OPPO健康實驗室,作為負責人開始研發更便捷的心血管監測裝置。他希望透過科技手段,提早感知身體心血管系統的變化,減緩我們的身體向負面發展。

曾子敬參與研發的OPPO智慧手錶,具有監測房顫的功能。這個功能推出後,幫助到許多人提前發現心臟房顫的情況,及時介入治療,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嚴重問題。

現在,他正帶領OPPO團隊解決一項困擾科研以及工程界多年的難題,即無袖帶血壓的連續無感測量。一旦攻克,會給數以億計的高血壓以及高血壓前期的人們帶來的價值。

“用我們探索研究的科學知識,真正幫助到千千萬萬的人,讓他們擁有更健康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滿足。”這是曾子敬做科研的初衷,也是OPPO“科技為人,以善天下”使命的表達。

下為曾子敬演講全文:

科學閃耀青春之光,大家好,我是來自OPPO公司的曾子敬。

取學名的時候我爸大概是在讀三國,所以給我取了子敬這個名字。不過有些遺憾,我並沒有滿足他的願望成為一名將軍,而是成為了一名企業中的科研工作者。

我的研究領域說出來,大家聽著可能會有點“心動”——叫做“心血管血液動力學”。簡單來講,就是研究血液是如何在人體的血管,尤其是心血管內流動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好像關心心血管是老年人的專屬議題。這種“偏見”其實很正常,說明在大家日常的認知中,還是認為心血管問題仍然是一種“老年病”,似乎和年輕人無有什麼關係。

可我們的醫學統計資料表明,困擾人類的頭號疾病和殺手,就是心血管疾病,而且,它離我們年輕人並不遙遠。如果我們不關心自己的心血管,隱患就可能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我們身體裡。

熬夜熬到兩眼烏黑,轉身又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年輕的我們在自己的健康問題上總是呈現矛盾統一體。運動真的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嗎?血液動力學和現代科技又能怎樣幫到我們呢?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就跟大家聊聊,年輕人,是時候關心一下你的心血管了。

科學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

“生命在於運動“,這個概念大家並不陌生,運動的確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強健的體魄、更充沛的精力。但是如果我問你,運動也可以改善我們心血管的狀態嗎?可能很多人就有點不確定了。

其實,當我們運動時,身體的耗氧量會變大,因此血液流動的速度會加快。而血管內層細胞發揮了“感測器”的作用,它們感知到血液流動的剪下應力的變化,就會告訴我們的血管細胞,是時候該擴張血管了。這個原理就很好地解答了剛才那個問題——積極運動、鍛鍊身體,可以改善你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然而,這樣一個說出來好像很簡單的原理,卻是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被研究證明出來,然後1998年才被更廣泛地認可和接受。這說明科研工作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在今天,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認知和常識,都是在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的科學知識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資訊科技連線萬物,人類遺傳密碼得到破譯,看上去科學似乎無所不能,但其實我們對人體的認知仍然非常有限。而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要在科學領域突破未知,還要架起科學與工程技術之間的橋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別看我現在可以駕輕就熟地和大家聊心血管健康,但其實我在清華大學本科階段讀的專業,是汽車工程。

我的姑姑是研究心血管醫療器械的,因為她的緣故,在我比較年輕的時候,就可以經常近距離見到血管支架等醫療器械。我當時被這一個很小的支架所迷住了。這麼一個小小的裝置,居然可以設計得如此精妙,它不僅可以放進人體血管,還能跟我們的身體一起運作,生物醫學工程真的是太有趣了。

網路上現在經常講“種草”,我覺得萌生對科學興趣的好奇心,也挺像“種草”的。這個過程就像一粒種子,總會在一些不經意的時間和地點,用一些你不經意的方式,就“種草”到你心裡去了。接觸多了,興趣也就來了。後來我去匹茲堡大學讀博士的時候,就選擇了心血管血液動力學。

進入到這個領域後,我發現了一個前期經歷跟我有些相似的前輩。他就是生物力學的開創者——馮元楨先生,他最初學習和研究的也不是這個領域,而是航空航天工程。

馮先生因為在發現人體血球、血管、微迴圈的知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創立了組織生物力學以及血液動力學的主流研究方法,被全世界公認為現代生物力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馮元楨先生的故事,不僅給當時還有些猶豫的我吃了一顆定心丸,更是讓我相信,中國人,一樣有機會可以成為世界尖端科研領域的開創者和引領者。

科學的底色是對生命的敬畏和關懷

完成學業之後,我進入了一家國外的醫療器械公司。

講這段故事之前,我想先和大家普及一個冷知識,全世界大概有兩萬多人,曾經在完全沒有心跳的情況下生活。無論你是用聽診器還是做心臟超聲,都無法檢測到明顯的心臟跳動。

這背後,其實就是用人工製造的裝置植入身體,來替代心臟的泵血功能,完成身體的血液迴圈。這項技術拯救了許多心臟衰竭病人的生命。

我當時研發的技術是透過導管介入式心臟泵,這個技術的特點是不用進行開胸手術。研發的過程是很辛苦的,要做非常多的計算和反覆的實驗。大概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各種模擬實驗和動物實驗都順利成功之後,終於到了可以進行人體實驗的關鍵階段。

這種醫療器械實驗的場景,往往都是晚期心力衰竭或高風險介入手術。病人們在其它治療措施都受限的現實下,希望我們這些創新技術能發揮較關鍵的作用。

沒想到之前很多次實驗都正常工作的心臟泵,竟然在第一個實驗病人的身上出問題了。導管進入心臟後,軸承上面的一個大概1毫米大小的元件意外脫落,直接掉進了病人的心臟裡。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萬幸的是,這個小零件很快被血液沖刷出心髒,最後在病人的腿部動脈血管被取了出來。

當時我並不在手術現場,但當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我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謹慎是做醫療器材研究的必須態度,我們也是反覆驗證試驗才能獲得批准進行人體實驗,可意外仍然發生了。這樣一個事故,它從科學試驗的角度來講,是會時有發生的,但對病人個體來說,就是事關生死的大事。

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我所從事的生命科學研究工作中,“生命”這兩字的意義和分量。

震驚、自責、內疚,帶著複雜的心情,我和我的團隊立刻分析研究事故發生的原因,對裝置的轉速和負載的控制做出了新的調整,在保證治療功用的基礎上讓系統更穩定和安全。

人們常說,科學實驗需要在不停地嘗試和錯誤中間尋找可行的道路,但和人體相關的科學實驗則完全不同。敬畏生命,是健康和醫療科學研究的第一準則。

研發心臟泵的工作讓我成長了很多,但也讓我開始思考,雖然我們研發的技術可以用於挽救生命,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在心血管系統出現嚴重問題之前,就用科學的力量來改變我們自身的心血管健康狀況呢?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上醫治未病”,意思是最好的醫生能夠透過預判並預防疾病的發生。如果我們能夠透過科技的手段,提早感知身體心血管系統的變化,那麼我們就能夠透過飲食,運動,睡眠等生活方式的改變,減緩我們身體的負向發展。

這個思考帶著我走向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那就是從專業醫療裝置轉向了健康領域的消費電子產品研發。

科學家還是企業家?

進入消費電子行業的健康領域之後,常有朋友會開玩笑地問我,你現在到底是一個企業家還是科學家?其實,在企業從事科研工作的學者很多,但是與在大學校園或科研機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企業搞科研,就有在企業搞科研需要面對的挑戰和問題。

初期我們是要解決基礎科學技術的可行性,到了產品研發時侯,我們就要考慮工程上的各種問題,諸如材料、工藝、結構等各種選擇。另外,我們還要兼顧市場和商業的要求,成本、生產週期、使用者體驗等等。從一個科學技術研發到最終的產品落地,是有非常大的挑戰的。

比如說智慧手錶上需要ECG的電極,從科研的角度來講,它的接觸面積最好是4乘以6毫米大小,但是從產品設計和使用者體驗的角度考慮,希望電極能夠做得更小,只用2乘以4毫米的面積。

這個時候如果單純作為科研人員,就會和企業需求有很大的衝突。因為我是需要獲得一個非常精準的測量資料,才能夠給我們的消費者提供更準確的心電圖訊號。但是從商業角度講,更小的電極設計出來的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產品也會更好賣。在這種時候,我就必須堅持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原則,用事實和資料來說話。

這其實不是一個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更好地瞭解技術,商業才會變得更有溫度;更好地理解商業,更多的科學成果才有機會真正普惠於人。

企業中提供的生產、驗證、使用者反饋的機制,可以讓我們高效地把基礎科學的創新和技術放到產品中,連線到應用上,讓科學更直接地惠及大眾。

被需要是最大滿足

前面說了很多在企業中做科研的實際困難,但當你所做的努力真正解決了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獲得超值的回報。

我參與研發的OPPO智慧手錶具有監測房顫的功能。這個功能推出之後,幫助到許多人及時發現了自己的心臟問題。

但是真正觸動到我的瞬間,是我研發的這個技術,幫到了我身邊家人的那一刻。我的岳父在使用了我們研發推出的產品後,多次被提醒有心臟房顫的情況,然後我們去醫院檢查並獲得了及時的治療,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嚴重問題。

用我們探索研究的科學知識,真正幫助到千千萬萬的人們,讓人們擁有更健康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滿足。

我現在在OPPO的研究方向,是更便捷的血壓監測裝置的研發。雖然現階段,市面上的可穿戴裝置,能夠比較好地實現對心率和血氧指標的日常監測,但在健康技術領域實現無袖帶血壓的測量,也就是不用充氣或對上臂加壓力來測量血壓,一直是困擾科研以及工程領域的難題。

一旦實現連續的無感的血壓監測,會給數以億計的高血壓以及高血壓前期的患者帶來的價值,就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將做學問分為三重境界:第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則是眾裡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現在正處在第二個階段,唯有孜孜以求,才可能有所發現。

以敬畏生命為底色,以挽救生命以及改善生命的質量為目標。“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相信我們今天在健康技術領域的努力,會在我的,以及在很多人的生命中彰顯意義。

今天演講的最後,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還是那句話——年輕的朋友們,是時候關心一下你的心血管了。

科學閃耀青春之光,我是曾子敬。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