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在中國美術史上,十至十一世紀,北方畫家間有一類以“平遠寒林”或“山水寒林”為主題的山水畫,有學者認為這類畫題一方面延續唐代水墨“山水樹石”、“松石山水”傳統,另一方面與華北特有的地方景觀有關,成為華北山水畫的主題之一。

平遠寒林的代表畫家首推五代時期的李成,宋人形容他的畫風“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宋以降,歷代名家亦不乏有“寒林”圖傳世,如元人《寒林圖》軸,明姚綬的《寒林讀書圖》軸,清王翬的《畫寒林小景》軸等。

·

寒林晚岫圖

(傳)五代南唐 巨然 寒林晚岫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群山溪壑,林樹彌望,山石皴紋多以溼筆染破,明晦隱現,輪廓模糊,特饒山野煙霧之致。本幅無作者款印,依據舊籤,定為巨然之作,然筆墨則與江參(活動於公元十二世紀初)較為近似。

巨然(十世紀),南唐鍾陵人,為開元寺僧。南唐亡(九七五年),隨李後主煜降宋,至汴梁。工畫山水,師事董源。善狀煙嵐景象,臻於妙境,與師齊名,並稱董巨。

(傳)五代南唐 巨然 寒林晚岫圖 軸(區域性)

(傳)五代南唐 巨然 寒林晚岫圖 軸(區域性)

楊維楨行書題跋:巨然輕嵐淡墨,自為一體,其下筆蒼古,若不經意,而使文人巧夫,再三摸索,終不可到,真與凡遠耶。鐵篴叟楊維楨。

(傳)五代南唐 巨然 寒林晚岫圖 軸(區域性)

陶宗儀行書題跋:晚岫寒林潑眼明,妍鮮墨暈曙煙澄。點畫自多高世意,峰頭水面任天真。天台陶宗儀題。

·

寒林圖

(傳)宋 李成 寒林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成(919—967)字鹹熙,唐皇室的後裔,系出長安,五代徙居山東營丘,因此又稱為李營丘。性情豪邁,放蕩不羈,喜好飲酒,博涉經史。

據《圖畫見聞志》的記載,李成“善畫山水寒林,化精靈,絕人遠甚。”“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最擅長以寒林來表現嚴冬蕭颯荒寒景況。

(傳)宋 李成 寒林圖 軸(區域性)

(傳)宋 李成 寒林圖 軸(區域性)

本幅以近景為主,畫幅中央矗立著三株巨樹,一灣溪水三疊流出,激流漱石,幅內煙嵐飄忽遊於林中,虛實相映。

勾畫樹幹、皴樹皮、點葉皆用細筆,雖勁拔挺捷,然仍具一股娟秀氣息,樹幹上勾圈出很多木癭,枝椏若龍蛇四面分張,蒼勁遒逸,澗流兩側土坡淡墨臥筆層疊皴染,筆法細膩又具變化。水紋及騰濺水花之取筆粗細並用,且勁挺有力,似聞激濺之聲。

(傳)宋 李成 寒林圖 軸(區域性)

寒林為北方平遠的產物,主旨在表現“荒寒蕭瑟,煙蕪悽惻之情。”但李成的寒林圖,松石幽深,鳴泉流濺,主要表現的是樹石茂密之美,與宋人“松泉磐石”相似,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而非木葉盡脫、寒林蕭瑟之意。

幅中畫樹枝柯分披,是李郭遺法,畫石用斧劈皴,則似出自李唐風格,以畫風而言,並非出於十世紀李成所作,較可能為十二世紀北方金人學李郭傳統之作品。

·

寒林平野圖

(傳)宋 李成 寒林平野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水岸畫老松枯木,背景則山水平遠,景物蕭疏空闊。無作者款印,右上角仿題“李成寒林平野”。

(傳)宋 李成 寒林平野圖 軸(區域性)

(傳)宋 李成 寒林平野圖 軸(區域性)

李成作品於北宋末已極稀少,本幅樹石畫法模仿李成寒林特徵,從畫風看應為明代仿作。

·

寒林圖

(傳)宋 郭熙 寒林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冬日空曠的堤岸一角,枯樹林立,伸展如蟹爪般的枝梢。前端一株高大的古柏拔地而起,虯枝翻轉,狀若偃蓋。遠山數疊,形勢低平,地面和山頭都積了一層深雪,坡腳斜斜交錯,逐漸沒遠方。

天際空闊窅黯,益發顯出一股蕭瑟幽森的氣氛。用凹凸起伏的線條勾勒樹的輪廓,再用墨線,悉心皴出縷縷細紋,樹幹上端與枝梢略抹一道白線,或點綴白粉,以寫雪意。

遠山不皴,以深淺墨色烘染,天空約佔半幅,渲染深墨,反映出被雪覆蓋的地面與山巒。構圖以寒林為主景,置於畫面左半幅,背山簡略,以平遠法表現,藉以襯托近景寒林高大挺拔的身影。

十至十一世紀,北方畫家間有一類以“平遠寒林”或“山水寒林”為主題的山水畫,論者認為這類畫題一方面延續唐代水墨“山水樹石”、“松石山水”傳統,另一方面與華北特有的地方景觀有關,成為華北山水畫的主題之一,描寫形式也有一定的格局。

平遠寒林的代表畫家首推五代時期的李成,宋人形容他的畫風特色是: “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此幅無作者款印,清宮著錄歸為宋代郭熙(活動於十一世紀),不過從畫的主題來看,應屬於李成的平遠寒林一系。

從樹與坡石的畫法已約略有形式化的傾向來看,可能與十三世紀南宋末到元代初年間仿古山水畫風有關。

(傳)宋 郭熙 寒林圖 軸(區域性)

(傳)宋 郭熙 寒林圖 軸(區域性)

郭熙(十一世紀後葉),河南溫縣人,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任畫院藝學。善山水,畫法學自李成,而能樹立一己的面貌。本幅舊傳為郭熙所作。

畫中林木,業已落葉凋零,僅存如龍舞爪般的老幹枯枝,與殘餘點點綠葉的斑駁古柏,挺立在孤孑突兀的坡土上,有種蕭瑟嚴寒的氣象。畫法上無論畫樹或山石,用筆都遒勁有力,墨色層層渲染,加重了灰黯的天空,襯白了寒雪,更顯得景物蕭條荒遠。

·

寒林待渡

宋人 寒林待渡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河岸石坡上,二鬆勁挺,伸指布爪,如虯龍騰躍,其後枯枝雜樹為從。山坳間有簡陋的茅舍人家,另一邊艤舟泊岸,一人柱杖,一人驅驢將渡,。中景留空,稍遠處平坡迤邐,一角有籬院茅舍,屋中二人對飲。山勢漸遠,遠山輪廓高低起伏的隱沒在煙嵐中。

全畫除了前景松石較繁重緊湊之外,皆以空疏簡淡之景,表現寒冬枯寂的情調。畫無款印,有明項元汴(1525—1590)、清梁清標(1620—1691)收藏印。

宋人 寒林待渡 軸(區域性)

宋人 寒林待渡 軸(區域性)

宋人 寒林待渡 軸(區域性)

此幅作闊遠之景,坡石畫輪廓及皴染都接近郭熙(活動於十一世紀後半),構圖也採中軸式,不過與郭熙《早春圖》比較,構圖較空疏,前景大石並用斧劈皴法,顯示南宋以後學李郭一派的畫風。

·

寒林圖

元人 寒林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元人 寒林圖 軸(區域性)

在郊野,有幾株老樹疏落地依傍水澤而生。樹葉已全凋零落盡,露出了枯乾的枝丫,有老藤纏繞垂掛著。樹木坡土都以墨色渲染,更覺得陰冷蕭瑟。陣陣寒風吹皺了水面,波紋似長披麻交織如鱗狀,一層一層地疊列,漸淡漸遠空闊無邊。這幅畫沒有作者簽名落款,以筆墨來看,與盛懋的作品相當接近。

·

畫空林落葉圖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明 文徵明 畫空林落葉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草書自題:步入空林中,踽踽吟正苦。時聞落葉聲,卻訝催詩雨。徵明。

·

寒林讀書圖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明 姚綬 寒林讀書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明 姚綬 寒林讀書圖 軸(區域性)

姚綬草書題跋:雲東逸史姚綬,為彥成高士,戲作寒林讀書圖。辛丑(公元一四八一年)九月二日。

·

寒山石溜圖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明 趙左 寒山石溜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左楷書題:寒山石溜,曾見營丘粉本,餘故擬作此圖,非敢如近日有庸史狂言數覩真本,董太史亦為餘雲無李久矣。趙左。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

畫寒林小景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清 王翬 畫寒林小景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清 王翬 畫寒林小景 軸(區域性)

王翬行書自題:朝臥白雲東,暮臥白雲西。白雲長共我,此地結幽棲。石穀子王翬。庚午(公元一六九0年)十月八日。篝燈戲筆。

又題:唐以前未有寒林,自李營丘範華原始畫其法,雖虯枝鹿角,楂枿紛拏,而挈裘振領,條理具在。耕煙散人又識。

·

寒汀宿雁圖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清 王翬 寒汀宿雁圖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清 王翬 寒汀宿雁圖 軸(區域性) 

本幅詩塘有惲壽平行楷書題跋:將發金沙時,石穀子留餘盤桓近園,因得見裕老贈詩,餘雖未見其人,殊重嚶鳴之誼,然觀此景,亂柳霜鴻,大有寒色,蓋亦不留而自止矣。廿六夜談餘戲題。惲壽平。

·

寒林詩思

中國曆代寒林圖,竟這麼美!

清 高簡 寒林詩思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有高簡自題:寒林詩思。丁丑(公元一六九七年)冬十一月。擬古於沈江亭上。吳門高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