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廣東和廣西的“廣”是什麼意思?

為了便於記憶,我國的行政區域曾被編成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兩湖兩廣兩河山”,這就包括了八個省份,分別是:湖北和湖南、廣東和廣西、河南和河北、山東和山西。

其中,湖北和湖南這兩省的分界線就是著名的洞庭湖,而河南和河北的分界線就是黃河,山東和山西則是太行山,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以天然的山川湖泊為分界線。

但我們看廣東和廣西這兩個省卻是都帶一個“廣”字,很顯然,它並非是什麼山川湖泊,那麼,它又是什麼意思呢?廣東和廣西的地理區域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我們單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廣東和廣西之間並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天然的分界線,即沒有什麼山川湖泊將這兩個省隔開,即便如此,廣東和廣西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雖然歷史上一直以兩廣來提到這兩個省,但兩省之間差別太大,很難真正相提並論。

就文化來說,“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更何況是相鄰的兩個省份了,它們的氣候方面也很不相同,而更不相同的就是兩省的經濟發展。

廣東省的經濟一直是走到全國的前列的,在大城市中,素來有北上廣深的說法,其中廣州和深圳都屬於廣東,由此可見廣東的實力,而廣西呢?廣西給人的感覺就是相對比較貧困,即便是省會城市南寧,也屬於默默無聞的存在,因此,就經濟地位而言,廣西和廣東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但,無論有怎樣的差別,兩省之間的淵源是很深的,在古代,兩廣地處嶺南之地。秦始皇攻滅六國後曾出兵嶺南,將嶺南大部分地區收入秦朝的疆域中,不過,當時嶺南多是為開發的地方,且屬於煙瘴之地,因此行政區劃並不明確,秦朝時期只是設定了三個郡,而且中央對其的控制比較薄弱。

到了漢朝時期,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尤其是漢武帝平定南越國之後,嶺南全部歸屬漢朝,為此,漢武帝下詔“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嶺南之地成為交趾刺史部,下設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

珠崖

九郡。

其中蒼梧郡的治所在廣信縣,廣信這個名字取的就是“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之意。廣在這裡的意思就是:大範圍的、包容的、廣泛的。

廣信縣地處離水和鬱水交匯處,自建立之日起就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優勢成為嶺南的重要之地,它是嶺南的首府,也是嶺南的中心,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同時也是南北的經濟和文化的一個重要交流點,其地位可想而知,而且這種地位持續了數百年。

就因為廣信縣中的“廣”,後來才有了廣州、廣東和廣西,廣州的出現早於廣東和廣西,早在三國時期就出現了廣州這個名字,而廣東和廣西這兩個名字到了宋朝時期才正式出現。

唐朝貞觀時期,李世民設定嶺南道,治所就在廣州,隨著嶺南之地的開發,人口增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朝廷對其的管理更加上心。唐懿宗時期,嶺南道劃分為嶺南東道(治所廣州)和嶺南西道(治所邕州),這是嶺南分為東西的開始,也是兩廣中的“東”和“西”的由來。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越來越不受朝廷控制,紛紛半獨立甚至獨立出去,由此開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而趙匡胤結束了這種混亂,他平定南漢之後,再次控制了嶺南,並設定嶺南道,後改名為廣南路。

二十多年後,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仿照唐朝時期的設定,將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治所廣州)和廣南西路(治所桂州),其劃分基礎就是以廣信縣為中心,廣信縣以東為廣南東路,以西則為廣南西路,這就是最初的廣東(廣南東路的簡稱)和廣西(廣南西路的簡稱)。

到了明朝時期就直接有了廣東和廣西之稱,當時全國設定了十五個省級單位,即兩京和13個承宣布政使司(即省),其中就有廣東省和廣西省,一直沿用至今。

當然,以上只是名稱的由來,實際上就地理區域劃分來說,每個朝代的廣東和廣西之地的疆域都是不一樣的,是時刻在變化的,一直髮展到今天的廣東和廣西。

所以,廣東和廣西中的“廣”確實是分界線,只不過不是什麼山川湖泊,而是古廣信縣。廣信縣曾輝煌了幾百年,但隨著嶺南地區的發展,廣信縣的地理優勢越來越小,其嶺南中心的地位也漸漸被取代,時至今日,早已沒有了廣信縣這個名字,而廣州成為南方最耀眼的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