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國徽為何不用滿清線條,要用漢唐線條?看懂了才知道林徽因境界高

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也是一個民族的象徵。我們中國在經歷了一段黑暗歷史之後重新站在了世界之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眾領導人便開始命人設計國徽,以此來紀念中國勝利的時刻,同時還進行了人民紀念碑的設計,以此紀念那些奮鬥前進的英雄們。

但設計國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個小小的國徽承載著無數人的希冀,許多設計師參與其中,而林徽因也是設計師之一。當她第一次看到設計稿上的國徽用著滿清線條的時候,很生氣,立刻要求更改為漢唐線條。這是為什麼呢?國徽的線條又有什麼講究呢?

一、 天之嬌子

林徽因出生在杭州,父母更是飽讀詩書,林徽因就是自帶著書香之氣出生的。林徽因的父親十分在意孩子的教育,他知道未來的希望在於下一代,所以他儘自己所能的教育下一代。

林徽因在父親的教育之下,更加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也在父親的影響之下,對於學習有著自己的見解。林父從來不會苛求林徽因,而是讓林徽因自由的成長。

林家可以說是才女之家,除了林徽因這個才女之外,就連她的祖母和姑姑都是一代才女,她們都十分的喜愛書法和詩詞,小小的林徽因就是在姑姑們的啟蒙之下走進了詩詞的世界。林徽因眼界寬泛,她見過大江南北之景,也去過外國學習,並且還見到過泰戈爾。

說起林徽因,人們大多隻記得她和浪漫詩人徐志摩的愛情故事,一首《再別康橋》將徐志摩對愛的感悟描寫得淋漓盡致,這也讓人們主觀性的認為,林徽因的樣子,就是愛情故事中的模樣。

他們根本不懂林徽因 ,更加不知道林徽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在她的人生裡面不只是有愛情,更是有自我。林徽因是民國時代的獨立女性,她的文人風骨在當時的年代是少有的,在民國時期湧現出無數的仁人志士,而林徽因則是擠開這些文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別看林徽因只是一個女子,她的字句之中透露的是一股大氣,是對獨立自主的表達,更有著擔心著國家和人民的大愛,這樣一位女子被人稱作“先生”二字,當之無愧。

看著林徽因的文字,人們彷彿置身於一片花海之中,每一個字都透著一股淡淡的花香氣,這讓人們感覺林徽因的詩詞完全是大自然的韻律,不帶一絲雕琢,讓人看完心情以及身體都十分的放鬆。

林徽因的一手好字也令人賞心悅目,不少書法家也曾誇讚過林徽因,說其的字看起來雖然工工整整,但是其中又蘊含著飄逸之氣。

她從來都不是徒有其表的花瓶,她在文學上面的成就三言兩語道不清。曾經林徽因看自己的丈夫梁思成的作品,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不足,後來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梁思成的書才得以出世。

梁思成知道林徽因在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他告訴眾人,這一本書並不是他一個人獨立完成的,而是在林徽因的幫助之下共同編寫的,不管是在圖書的排版上面,還是在文字的斟酌上面,林徽因都做到了最好。這一本書就是《清式營造則例》。

二、建築之能

這個時候有人會說了,梁思成這樣誇讚林徽因,一定是因為兩人夫妻的身份。但真相併非如此,林徽因在更多專家的嘴裡都是十足的才女。就比如歷史學家莫宗江,他一直稱林徽因為“林先生”,並且表示他所見到的梁思成的文章,大多都有林徽因修改的痕跡在。

林徽因不只是在文學上面有著不小的成就,在藝術方面也十分有造詣。也許因為林徽因在文學上面的名氣太大,以至於人們都快忘記林徽因也是一個建築專家,她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在哪裡研讀建築學。過去的林徽因或許沉浸在詩詞歌賦之中,可是她在學校裡找到了自己真正追求的東西,那就是古建築。

她很喜歡藝術,在建築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知道國家需要人才的推進,於是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國外,回到祖國的懷抱,為建設國家做風險。而她的藝術才能也在國徽及紀念碑的設計上有了更高的體現。

為國家設計國徽和人民紀念碑這件事情非同小可,林徽因更是一點不敢怠慢。她知道國徽和紀念碑對中國而言意味著什麼,這是對過去英雄精神的傳承,也是民族的象徵,它們承載的是全中國的希望,也是中國人民對於過去的認識,對於現在的瞭解,對於未來的期盼。

林徽因想要把這些內涵的東西完美的呈現在設計之上,於是立刻動手開始設計,她不希望這些代表著國家的東西因為一點瑕疵而失去光彩,於是一遍一遍的設計,一遍一遍的修改,可無論如何也無法到達自己滿意的樣子。

林徽因一顆心完全撲在了工作上,她宛若一個工作狂人,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林徽因太認真了,她根本無心旁事。可這樣的瘋狂也讓林徽因的身體越來越差,甚至嚴重到整日窩在床上。就在初步方案出來的那一刻,林徽因倒下了。

她並沒有因為生病就延誤工作,因為這份工作刻不容緩,於是林徽因立刻請來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幫自己繪製初份國徽的草圖。在學生們的努力下,林徽因終於見到了國徽的草圖。可是林徽因看到稿件的時候,眉頭直接擠在了一起。

“這上面的線條怎麼回事,怎麼可以用滿清的線條呢?快去換了,用漢唐的線條。”林徽因有些生氣道。學生們被林徽因忽然而來的脾氣嚇到,連忙問道:“該用何種線條?還請老師指點。”“去霍去病的墓前找漢朝的線條。”林徽因指示道。

學生們知道這件事情是國家大事,一點不敢怠慢,立刻去尋找漢朝的線條對國徽加以改進,後來他們知道老師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因為國徽的設計必須要嚴謹嚴謹再嚴謹,不容一點差錯。

三、嚴謹之風

對林徽因這樣工作嚴謹的人來說,線條運用這樣的小瑕疵是絕對不可以出現的。滿清的線條固然好看,但是卻不可以運用在國徽之上。要知道滿清時期雖然有盛世,但是最後卻是一副衰敗之景,它們本就是封建王朝的末端,帶有一種沒落的含義,把它運用於國徽之上寓意不太好。

而漢唐時期的線條則更加具有向上的精神,漢唐時期的盛景可以說是歷史上獨一份,它們的線條看上去不如滿清時期的美麗,但是卻帶有一種獨特的強盛之感,它們更加可以代表現代中國未來強大。

就這一點含義就讓林徽因大發雷霆,可以看出林徽因對其要求之高。當時的林徽因雖然臥病在床,可是一雙眼睛十分的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線條的運用不對,這也讓後人稱絕,也讓後人看出林徽因在藝術的造詣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國徽的設計還只是一環,林徽因還參加了人民紀念碑浮雕的設計,主要負責的是須彌座的花紋圖案,她一如之前一般嚴肅,在設計時面面俱到。在提及要用什麼花作為須彌座的花紋時,林徽因耳邊出現了一些聲音說“用木棉花”。

木棉花確實很美,現實生活中的木棉花代表著鮮活的生命,如同朝陽一把豔紅無比,它總是高傲的抬著頭,宛如戰爭之中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民族英雄們一樣。

由此看來,用木棉花紋確實不錯。但是林徽因她有自己的考慮,為了保證一切都完美,林徽因在設計的時候專門去問了花卉的專家,深入的瞭解了一下木棉花,小到木棉花的外表,大到木棉花的產地,她都問的一清二楚。

再知道木棉花大多是東南亞產出之後,林徽因猶豫了,她看著設計初稿,再想想人民紀念碑的含義,立刻把木棉花這個想法給扔掉了。

作為紀念中國英雄的人民紀念碑,不可以用其他國家的花,一定要用本土的花。之後林徽因選擇了三種本土的花,分別是菊花、荷花和牡丹花。這裡的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的故事,有陶淵明獨愛菊,也有淤泥之中的潔淨荷花,還有象徵著富貴的牡丹。

四、總結

林徽因不僅是書法家、文學家,更是建築界的星秀,她的愛情確實轟轟烈烈,但是遠不及她的人生精彩,林徽因一生中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後也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她是當之無愧的才女。

林徽因在工作崗位上的敬職敬業、在面對國家之事的全心全意、在面對病痛時的堅強勇敢,都是現在的人們應該學習的東西。她的這一份愛國之心不是用字句可以體現的,一代才女一直活在人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