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招聘方的大實話:只要是專科生,200分跟400分沒區別,有點扎心

校園與職場有很多的區別,但最明顯的就是競爭的規則改變了。其實上學的時候才是純粹的“叢林法則”,一切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學習成績。

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分數越高就代表前途越光明,對學生的評價也就越高。可是畢業後才明白,在某種角度下,

成績即使相差很懸殊,機遇上也不會有實質的差別。

招聘方的大實話:“只要是專科生,200分跟400分沒區別”

平時那些重點院校總是能受到更多關注,可實際上,在眾多高校生裡,專科生的比例才是主流。他們的求職近況代表著更為廣泛的年輕人群體,更值得關注。

但是,同為大專學歷,入校時的生源水平顯然有較大的差距。

我們看看高考線,有的人不到200分就能上大學。但有的專科院校錄取線在400分以上、甚至500分以上。

後者接近了本科批次的分數線。相信這些讀“好專科”的同學,也是抱著憧憬的。然而許多畢業生卻感受到現實的落差。

有位網友工作之後感慨著身邊的同事有很多沒學歷的,即使是年輕人,多半也是來自很差的高職院校或者是成人自考的專科。

這讓他感到自己比別人也沒啥優勢,多學的東西有何意義?

一些負責招聘和麵試的HR說出了他們心裡的“大實話”:

在招聘方的眼中,只有專科、本科、重點本科的差別;只要你是專科生,200分跟400分沒區別”。

因為面試官沒有那麼多精力為了基層員工的招錄,特意去查哪些專科大學生源水平高,哪些是一百多分就能讀的學校。

而且,學歷只是入職時的一項篩選條件,工作以後還是要看具體的能力。尤其是普通的崗位,

HR會認為實操能力和人際關係顯得更重要,

跟原來的學習水平關係不大。

200分跟400分的同學,真的沒區別嗎?並非如此

招聘方的態度說明了既現實又有點“扎心”的問題:畢業以後,人們多半隻是看學歷水平,至於其中的具體差別沒人關注。

200分跟400分的同學,同為專科批次,幾乎是殊途同歸。

這不禁讓很多畢業生迷茫,既然如此,多考出的這些分數又有什麼價值呢?想起當年讀高中時,

能達到400分的學生也是付出過努力的;為了提升成績還會花錢補課。

早知如此,是不是就沒必要堅持學習了?筆者認為答案並非如此。雖然在面試官的眼裡,兩者沒有差別,但實際上“末流專科生”和“專科生裡的尖子”有很多差距。

先是工作態度,前者在上學時就是玩世不恭的態度;

只要不是天賦太差,稍微認真些也不至於只考200分。再加上末流專科幾乎沒有學習氛圍,他們始終沒有養成認真做事的習慣。

而後者即使學習成績沒有達到本科生水平,至少有一定的“底子”在那裡,

有基本的態度。工作以後不再面對課本,“學習”能力的範疇變得更廣泛,他們反而可能是“黑馬”。

再說說上進心和發展潛力。前者混日子、上班“摸魚”的情況更多,也很少會考慮提升和改變。

要麼則是隻知道跟領導套近乎,可實力太差,

領導想扶也扶不起來。

400分的專科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跟本科擦肩而過的同學。

他們更清楚自己的弱點,更希望打破瓶頸,

有人會選擇“專升本”。以後跳槽能獲得更多機遇。

高分的專科生,工作後不妨著重提升以下層面

從學校畢業以後,同學們將面臨很多認知的顛覆,這是正常的。職場上是否順利,跟許多因素相關。高分的專科生,儘管高考時成績比最末流的同學高出很多。

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實中大家都在類似的崗位上。但看似起點一致,高分的專科生依然有自己的優勢。

想要從底層崗位晉升或者跳槽到更好的單位,

可以提升以下層面。

首先就是提高資訊蒐集的能力,包括從網上獲取招聘訊息,以及跟同事、老同學交流中,留意可能的機會。

選擇大於努力,有時候換個工作單位待遇完全不同。

其次是提升情商和眼力價,不要讓思維受到禁錮,

改變“不好意思求人幫忙,不好意思跟領導講話”的習慣。如果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時間,可以考慮專升本。

學歷雖然未必能直接變現,

但是有些大型國企等福利好的單位,門檻確實更高。

但是專業方面值得認真選擇,專業太差本科學歷意義也不大。有的家長在學生兒童時期已經開始觀察,做起職業規劃,意識很超前。

話題:你認為兩者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