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張勇親自掛帥阿里雲,定下2023年關鍵字"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企業家雜誌,作者:鄧雙琳,編輯:李薇,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2022年臨近尾聲,阿里巴巴迎來了新組織架構調整。

12月29日,張勇釋出全員郵件,宣佈了最新的組織變化:張建鋒不再擔任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勇將兼任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繼續擔任達摩院院長,全力帶領達摩院進行科技創新突破與前沿科技研究;周靖人將擔任阿里雲智慧CTO,並同時繼續兼任達摩院副院長。

阿里巴巴同時任命了阿里巴巴新首席人力官(CPO)和新首席技術官(CTO)——程立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CTO,由吳澤明接任,這是阿里巴巴首位80後CTO;明年4月1日起,童文紅不再擔任阿里巴巴CPO,由蔣芳接任。

張勇特別感謝了張建鋒、程立和童文紅,“他們把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阿里巴巴,多年以來承擔了重大責任,為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勇向來倡導組織先行,推動戰略與業務前進,此次組織調整的核心目的也在於為2023年的新規劃打基礎。可以預判,阿里更多的實質性業務動作正在路上。

此次張勇親自掛帥阿里雲智慧業務,可見雲計算已成為扛起阿里下一段發展的希望。

從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阿里雲實現盈利常態化。阿里2023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雲業務第二財季收入207。6億元,同比增長4%。儘管增長放緩,但阿里雲的收入結構經歷了一番調整,非網際網路行業收入增幅達28%,主要由金融服務、電訊及公共服務行業所驅動,未來或許不再倚重網際網路行業。

當前中國面臨著一個空前的機會,製造業中,表現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實融合”正是阿里下一階段想乘上的東風。

張勇在全員信中回顧,2022年,他給阿里定下的關鍵字是“定”。這一年他在很多場合表示過,企業身處宏觀經濟之中,尤其需要戰略定力。

2023年的關鍵字,張勇則改成了“進”——“阿里更加確信,唯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決今天碰到的很多問題。”張勇說。他強調,2023年是由戰略定力轉向抓住發展時機的關鍵年份,所有阿里人要用進取之心,集奮進之力。

組織陣型的改變、從“定”與“進”的轉化,既是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大環境變化的寫照,也反映了阿里的長期戰略選擇,更映射出張勇的取捨之道。

所謂“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50歲,便知道哪些不能為人力所支配,努力作為,但順勢而為。邁入50歲的張勇亦是,他比過去更“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審時度勢,明晰取捨。

穿越回2007年的夏天,正在香港出差的張勇接到獵頭電話:“有一個公司叫阿里巴巴,你願不願意瞭解一下?”

彼時,張勇正任盛大網路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他當然聽說過阿里巴巴,這是一家正在高速成長的電子商務公司。隔天早上,他便與時任阿里CFO的蔡崇信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一起吃了早飯。

4天后,回到上海的張勇坐火車去了杭州,一天之內見了馬雲、孫彤宇以及彭蕾等阿里高管。他們之間聊得很好。當時,張勇嚮往開創一份新事業。就此,35歲的張勇成為了“逍遙子”,也成為了淘寶網CFO。

今年,張勇50歲,早已從“逍遙子”變成阿里人口中的“老逍”,身份也從淘寶網CFO變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

15年裡,張勇有無數輝煌戰績,一手打造天貓、開創“雙11”、推動淘寶無線化等,也帶領阿里巴巴從一個電商公司走向了現在覆蓋零售、雲計算、本地生活服務等多板塊的龐雜而豐富的生態。

張勇的變化,從他掌舵的阿里身上也不難看出,曾經什麼都想要的阿里,如今也越來越低調、務實、聚焦、順應時勢。

01

取捨之間

張勇是個資深球迷,這或許是他唯一被外界知曉的愛好。他常在週末的晚上看英超聯賽,也時常用足球來比喻組織上的排兵佈陣,“基本上我就像教練一樣,帶個隊伍,想11個人怎麼排列組合。”他最喜歡的,便是因地制宜變化陣型。

“企業管理、組織設計道理一樣。畫一張理想的組織結構圖,我認為不成立。我們永遠面臨特定的歷史階段,看有沒有合適的人。沒有合適的人是常態,完全合適非常難。永遠要根據手裡有幾張牌,有幾個王、你有幾個K,就怎麼打,怎麼佈局。”張勇曾說。

張勇相信生產關係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也習慣透過調整組織來驅動業務變化。

自2015年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後,每年“雙11”後,張勇都會進行一次組織架構調整。

2021年年末,張勇首次提出了阿里全新的組織戰略,從2015年的“中臺戰略”升級為“多元化治理”。

面向未來的新戰略下,阿里巴巴的生產關係也發生顯著變化。國內與海外業務分別整合,相應設立“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和“海外數字商業板塊”,由戴珊分管大淘寶、B2C零售事業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在內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蔣凡則負責全球速賣通、國際貿易、Lazada等在內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2022年開始,阿里內部也掀起了一場效率革命,以期做到“上下同欲、左右對齊”。

一方面是考核機制變革,阿里把內部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改革成OKR(目標與關鍵結果),從資料導向轉變為價值導向,上至張勇,下至每個員工,每個人都有自己設定的OKR。

另一方面則是更清晰的經營責任制。張勇在自己和20位事業群總裁之間增設了分管大總裁,戴珊、張建鋒、俞永福和蔣凡分別分管中國數字商業、雲與科技、生活服務和海外數字商業四大板塊。一些具體的業務決策權,交由分管大總裁一級,每個作戰單元的責任、指揮官都十分明確,決策速度更快,組織也相對更加靈活。

據瞭解,關於多元化治理,張勇思考了一年多才下了決心。和很多公司一樣,阿里面臨的內外形勢也越來越複雜,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他必須做出取捨,比時代更快一步對阿里進行調整。

張勇曾經有個“落子無悔論”。所謂“落子無悔”,一定是作為負責人的首要責任,別人不可能替你做,只有一號位責無旁貸。

十幾年前,張勇剛剛轉去管理業務沒多久,很多人問他:做財務和做業務最大不同是什麼?張勇回答:“最大的不同是你要敢於做不完美的決定。”

張勇認為,不完美決定的背後正是取捨之道。他堅信,過去這一年,阿里在組織和文化上做出的一系列改變,會成為未來發展的新開端。

02

有為有不為

很多企業家都在坊間流傳著各種奇聞趣事,但張勇是個例外——他鮮少向外界提及自己,媒體問他工作以外的事情,他總是一笑而過。

作為阿里這艘大船的掌舵者,張勇穩健內斂的個性,也越來越顯著地折射到阿里身上。“穩健”和“韌性”,最能形容如今挑戰重重中的阿里。

阿里創立之際,馬雲提出一個口號——做一家102年的公司。2019年,張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後,這句話有了重要更新——阿里要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好”這個字也意味著,要生存,也要質量。

為了有質量地發展,今年阿里尤其強調降本增效,具體表現在針對性的戰略收縮,減少非主營業務擴張,緩解負債,確保現金流的充沛;“好”同時表現在重視經營質量,重視可持續發展。

今年8月底,阿里釋出了一份全面的ESG報告,從修復綠色星球、支援員工發展、建設可持續的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提升社群包容和韌性、人人公益和構建信任7個方向,對自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目標。

ESG鼓勵企業不再緊盯盈利這一單一指標,而是更加追求長期和可持續發展。張勇用一句話表明了ESG未來在阿里內部的分量:“未來希望社會透過兩份報告瞭解阿里巴巴,一份是財報,一份就是ESG報告。”

2022年,50歲的張勇更加理解“順勢而為”四個字。

11月9日,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張勇曾表示,“阿里巴巴會始終紮根實體經濟,利用好數字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推動產業變革加速到來。”

對企業而言,找準中國經濟的脈搏,順勢而為與社會經濟同頻共振,帶來長期發展。正如張勇過去所說的一句話:“儘管所有機會都看上去很漂亮,但什麼不可為,對今天的阿里來講更為重要。”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