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國同心,其利斷金?俄羅斯暢想的中俄伊鐵三角能否無往不勝?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這句話對今天的俄羅斯而言尤其適用。而透過俄烏衝突,俄羅斯也真正看清了很多國家,尤其是某個東方大國。

按照俄羅斯的想法,當俄烏兩國大打出手,西方國家聞聲而動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緊密團結在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約周圍,組成最廣泛的抗俄“民主”統一戰線,俄羅斯的盟友們也該自覺行動起來,風風火火地投入到與西方國家硬碰硬的事業中。

然而現實情況是,以哈薩克為首的昔日蘇聯盟友,不僅沒有為俄羅斯兩肋插刀,反而馬不停蹄地插了俄羅斯兩刀,一再公開反對俄羅斯的行為,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示範效應,讓俄羅斯本就不太友好的國際環境雪上加霜。

不過,作為蘇聯的直系繼承者,俄羅斯對昔日同在屋簷下的蘇聯兄弟的本性還是心知肚明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它們加起來也不值一提的實力,就是反戈一擊也不足為慮。俄羅斯真正在乎的,是那個舉足輕重的東方大國。

但這個東方大國,除了多買了幾船俄羅斯的打折石油,在國際社會給幫俄羅斯吆喝了幾嗓子,剩下的時間基本都在嚴格恪守“中立”,具體來說就是和西方國家稱兄道弟,讓俄羅斯體會到了寒徹骨髓的世態炎涼。

印度:沒錯,正是在下!

關於這個問題,印度的選擇其實無可厚非,畢竟印度本就是吃“左右逢源”這碗飯的。雖然從赫魯曉夫時代,蘇聯在印度身上砸了太多錢,生生將印度萬國牌武器的俄製武器比例砸到70%以上。但相對敦實的體量,註定了印度同樣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爭相青睞,自己也具備了上躥下跳的大國雄心。

所以,印度對俄羅斯的仗義,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不多。俄羅斯雖然上火,但也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理解,並再度確信:印度就是俄羅斯的酒肉朋友,關鍵時刻絕對指望不上。

但問題是,戰局已經逆轉,昔日的秋風掃落葉般的風捲殘雲早已被“再而衰,三而竭”的步步驚心所取代。而想要停戰談判,得到西方國家支援的烏克蘭又一再拒絕和談,只能打下去的俄羅斯,如果不做尋求患難兄弟的打算,結局只能是在形單影隻中越來越不美好。

那麼,放眼世界,俄羅斯能夠依靠的盟友何在?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曾雲:“俄羅斯只有兩個盟友,那就是陸軍和海軍”。只是,當前的俄羅斯陸軍和海軍一個賽一個拉胯,俄羅斯的盟友,註定還得從俄羅斯之外尋找,而俄羅斯等到的“盟友”,一個叫中國,一個叫伊朗。

在俄羅斯看來,相比於左右橫跳的印度,中俄伊3國最大的共同點在於:三國都是西方國家的眼中釘和肉中刺,有著深厚的反美反西方基礎。因此,隨著伊朗奮進17年終於成功加入上合組織,3國組成堅不可摧的“鐵三角”,必然能在西方國家窮兇極惡的圍追堵截中無往不勝。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靜夜史認為當然真的不是,因為任何兩個國家的稱兄道弟都不奇怪,但三國同心卻最是複雜傷神,尤其是是中俄伊這樣大相徑庭的3個國家。

在靜夜史看來,西方國家之所以能組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美國不僅綜合國力鶴立雞群,更對歐盟和日韓等所謂盟友進行了無孔不入的控制。透過空前慘烈的二戰,作為戰勝國的美國先是在1947年推出了旨在將西歐各國納入美國主導國際市場的“馬歇爾計劃”,又在1949年主導建立了軍事同盟性質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從此西歐各國成為美國事實上的殖民地。

而亞洲的日韓則直接是美國在戰後的勢力範圍,其地位比歐盟更低下。可以說在美國一系列手段的控制下,其盟友不得不依附於美國,並享受美國的霸權紅利,本質上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反觀中俄伊“鐵三角”,當前的俄羅斯作為倡導者,在連蘇聯盟友也就是昔日勢力範圍都搞不定的情況下,你要說它能帶著中伊一起走,恐怕俄羅斯自己都不信。

而沒有號召力,俄羅斯的號召自然也就只能是自欺欺人的笑話。

中國雖然綜合國力後來居上,但俄羅斯明顯又不願意接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尷尬現實。靜夜史始終認為,上合組織之所以凝聚力不及北約,缺乏強有力的領袖是最大的缺陷。

同樣的問題,必然不可避免地出現在中俄伊的“鐵三角”裡。

而除了尷尬的領袖,3國也無法組成離不開彼此的產業互補集團。

雖然中俄和中伊都能形成能源和技術的互補關係,但俄羅斯與伊朗卻“同性相斥”。要知道,作為波斯灣沿岸的中東國家,石油是伊朗舉足輕重的出口創匯產品。而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也同樣富甲一方,可以說俄伊兩國本質上是競爭關係。

因為沒有緊密的產業互補,3國也就缺乏攜手並肩的前提。

而且更尷尬的是,俄伊兩國不僅在經濟結構上競短爭長,自古以來還是水火不容的宿敵。

歷史上的波斯帝國,作為名副其實的中東強權,不僅雄踞伊朗高原,更將勢力範圍延伸到高加索和中亞廣大地區。

而沙俄帝國自1480年掙脫金帳汗國統治自立門戶後,就開始了一日千里的擴張。蒙古留下的“噬土成性”基因,讓俄羅斯對土地天生狂熱,尤其是南方的溫暖土地。再加上彼得大帝“走向四大洋”的遺囑,俄羅斯更是對印度洋心嚮往之。而這,必然導致兩大帝國的狹路相逢。

而在經過幾次激烈交鋒後,波斯陸續丟掉了在中亞和高加索的勢力範圍,其本土更是被沙俄和後來的蘇聯長期佔據。

所以,伊朗從內心對俄羅斯並不親近,反而是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防範。向俄羅斯出售無人機,除了創匯的現實需要,“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立場也是重要因素。但兩國積重難返的歷史恩怨,註定了兩國不可能打心眼裡推心置腹。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中俄,作為山水相連的鄰國,因為共同敵人而形成的“背對背擁抱”關係再親密,也擋不住因歷史恩怨導致的相互防範。尤其是俄羅斯,不僅遠東長期對我們封閉,連兩國的交通線和管道,也基本是“一線牽”的狀態。這直接導致當俄羅斯因西方國家經濟制裁而走投無路,卻因尷尬的基建條件無法發揮“西方不亮東方亮”的效果。

中國和伊朗方面,雖然因為沒有山水相連,客觀上不存在中俄和俄伊因領土爭端導致的歷史恩怨,但巴鐵與伊朗因俾路支斯坦等問題而引發的矛盾,卻也可能讓我們殃及池魚。

所以,“群龍無首”的尷尬和缺乏產業互補的缺陷,彼此難以迴避的矛盾,決定了中俄伊這樣的“鐵三角”,不僅不鐵,甚至還有點兒鏽跡斑斑。

而更尷尬的是,這種“鐵三角”的提法,本就是老掉牙的“冷戰思維”。

不可否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始終就沒有擺脫兩大集團你死我活的冷戰思維,尤其是北約,本就是僵而不死的冷戰產物,處處散發著“是敵人就來砍我”的鬥爭氣息。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應該用魔法打敗魔法,用冷戰的思維打敗西方的冷戰思維。

原因無它,打不過!否則俄羅斯也不會每年在聖誕節緬懷逝去的蘇聯了。要知道,當年的蘇聯之所以走向分崩離析,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窮兵黷武的冷戰,耗盡了蘇聯的最後一絲氣息。如果俄羅斯不汲取蘇聯解體的沉痛教訓,重走冷戰路,結局只能是重蹈解體的覆轍。

而且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重建蘇聯比團結中伊毫無疑問更有價值和可行性,而當年的蘇聯本就因失敗而分崩離析,所以冷戰思維本就是個走不出來的死局。

更重要的是,無論中國還是伊朗,都不願意附和俄羅斯的冷戰思維。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當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革命導師就提出了“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伊朗不願在美蘇兩大陣營間站隊的想法。

後來的兩伊戰爭,雖然伊朗為了對抗美國支援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也曾和蘇聯走近,但隨著蘇聯解體,伊朗再度回到了“自力更生”的狀態。

如今的伊朗,作為中東的“另類”,在著力構建“什葉派之弧”,團結什葉派國家的同時,也積極加入上合組織,不斷擴大朋友圈,展現出了強烈的自主性。

中國就更是如此,從1959年與蘇聯交惡,同時對抗美蘇兩大陣營的圍堵,我們就堅定了自力更生並團結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決心。

1991年蘇聯解體後,我們雖然和俄羅斯抱團取暖,但團結更多國家的戰略方向沒有變,以“一帶一路”倡議發展而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侷限於它國的政治體制、文化價值觀等因素,而是從全人類的根本命運出發,力主建立一個平等、互利、廣泛的朋友圈,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推行的霸權主義文化形成了強烈對比。

而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逐漸認可了我們的理念,並從“一帶一路”倡議中受益匪淺,包括俄羅斯和伊朗。

而且,我們在打造中俄能源通道的同時,也與伊朗簽訂25年的戰略協議,更和其它海灣國家和中亞國家等積極互動,透過能源多元化,提升我們的自主水平。

所以,我們的格局,比俄羅斯的冷戰思維更大更高明,事實證明這種擺脫冷戰思維的思路,才能真正團結俄羅斯和伊朗以及更多國家,組成比中俄伊“鐵三角”更有群眾基礎的反霸權力量。

靜夜史認為,當前的俄羅斯,與其將希望寄託在虛無縹緲的所謂盟友身上,倒不如認清現實並想方設法在戰場上贏得主動。畢竟戰場上的勝利比任何口感都更有號召力和影響力,也更能實現俄羅斯的大國復興。

靜夜史始終認為,一味自欺欺人地為俄羅斯唱讚歌不是真正的挺俄。真正希望俄羅斯好的人,敢於指出俄羅斯的問題所在並積極地出謀劃策。

可惜,這樣的聲音註定難逃湮沒。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