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俄軍再次臨陣換帥,普京提前釋放決戰訊號,格拉西莫夫統籌大局

臨陣換帥本是兵家大忌,但普京好像已經破罐子破摔

,俄軍“特別行動”的最高指揮又換人了。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

俄國防部任命俄軍總參謀長、陸軍大將瓦列裡

·

格拉西莫夫被任命為特別軍事行動聯合部隊總指揮。

原總指揮俄空天軍總司令蘇羅維金、陸軍總司令薩留科夫大將和副總參謀長阿列克謝·基姆出任副總指揮。

蘇羅維金也並未離開指揮系統,而是轉為副總指揮,說明俄空天軍不會退出衝突舞臺,但要上場的可不單單是空軍部隊了,陸軍應當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時隔三月,普京再次換帥,其背後深意定然不簡單。

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幾經調整,在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中,莫斯科也很難保持淡定,

換帥

也被視為戰略轉折的

積極訊號。

俄軍丟失哈爾科夫後,又在赫爾松遭遇圍困,蘇羅維金上任後果斷選擇犧牲政治意義,而進行戰略撤退。

事實證明,這樣的決策是正確的。

俄軍有生力量在赫爾松市被圍困,固守第聶伯河則沒有任何意義,優先事項還要聚焦在頓巴斯。

如果說蘇羅維金出身於空軍部隊,善於利用

俄空天軍和導彈部隊

優勢對烏克蘭進行打擊,那格拉西莫夫能發揮的作用令人不敢想象。

格拉西莫夫本人履歷豐富,軍旅生活成長於北方叢集和遠東軍區。

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格拉西莫夫指揮過“西線”與“南線”集團軍,也有大規模兵團作戰的經驗。

作為總參謀長的格拉西莫夫更懂得統籌全域性,

多兵種單位作戰

意味著俄軍要發起總攻態勢。這不單單是海陸空三軍的協同,更意味著戰略導彈和資訊化作戰的加入。

空軍實力固然強悍,但針對深藏在掩體下的烏軍而言用處不大。

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推進往往是伴隨著

巨大的軍事代價

,因此要積極調整戰略方向。

留給俄軍的時間不多了,明年春季烏軍勢必要展開新一輪的反攻。在此之前,俄軍每一步戰略規劃都需要爭分奪秒,可近段時間俄軍保持相對靜默的狀態,說明有些東西沒調整好。

同時俄軍內部派系林立,又牽扯到莫斯科的政治環境,換將未必只是單純的軍事因素。

當戰爭程序不斷深入,

瓦格納集團

的地位與日俱增,其領導人夥同車臣等派系對俄國防部的官僚頻頻發難。

普京的統治階層並未受到撼動,但也深知戰爭遇挫會助長莫斯科

右翼勢力

的滋生。

格拉西莫夫在國防部的政治地位僅次於紹伊古,他的“到位”會鎮壓一些內部的騷亂。

當然,其前提是前線戰場上必須取得漂亮的戰績,最好是俄正規軍實打實的戰績。

最後還是粗淺地談三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頻繁臨陣換帥說明普京無人可用。

不管是蘇羅維金還是格拉西莫夫,我們都承認有出眾的能力,但如果有人能做到有始有終,貫穿行動的始末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可惜複雜臃腫的指揮系統難成大事,或許

“俄皇派”

中有幾位能幹實事,但對國防部不熟悉,其政治主張也同普京不在一條線上。

如果沒人能為普京在軍事上分憂,那衝突何時會結束,將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二點,俄烏衝突將迎來重大轉折。

普京的尷尬是事實,但格拉西莫夫走馬上任,也意味著俄軍發動決戰。

每次換帥都意味著俄軍戰鬥方式將發生轉變,針對頓巴斯地區的重工業地區和赫爾松、扎波羅熱等地的尷尬局面,格拉西莫夫採取的手段怕是會更激進,更殘忍。

燃燒彈等違規武器在前線已經屢見不鮮,又豈會在乎其他手段?

第三點,俄羅斯在為和談做準備。

格拉西莫夫的作用不單單是推進前線工作,更是開啟談判的視窗。

起碼在外交上,格拉西莫夫的地位與美國五角大樓參聯主席馬利相當,政治意味更濃重一些。

如果戰事在他手上取得成效,則有利於雙方推進談判工作。

當然,這個時間的程序將會很漫長,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尤其是基輔政權不可控的狀態時,北約意見未必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最後還是期盼俄烏衝突可以早日結束,還地區和烏克蘭人民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至於收場的結果恐怕不會盡如人意。

普京不會滿意,澤連斯基也不會,只是美國在大洋彼岸樂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