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醫典·山一大一附院肝膽外科|譜寫肝膽疾病精準診療新篇章

近年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以學科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青年英才”培養工程,著力打造臨床學科專業品牌特色,結合疾病譜變化和患者就診需求,精耕亞專業細化細分,在推進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程序中,竭誠為廣大患者提供精準、高效的診療服務。

記者 秦聰聰 通訊員 毛瑞鋒

腹腔鏡肝切除是當前肝膽外科領域關注度和技術難度都比較高的手術。聚焦國內外專業發展前沿,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以下簡稱“山一大一附院”)普外中心肝膽外科逐漸形成了以數字化三維重建、熒光腹腔鏡和術中超聲聯合應用的精準腹腔鏡肝切除模式,透過精確手術規劃、精準手術操作和精良術後處理,讓肝膽外科手術進階數字化、智慧化、精準化新高度。

數字賦能

三維重建助力術前規劃

肝切除是肝癌治療的主要手段,雖然腔鏡技術日益成熟,但腹腔鏡肝切除依然是當前最困難的腹腔鏡手術之一。

山一大一附院肝膽外科主任田虎介紹,肝細胞癌有很強的血管侵犯傾向,肝動脈、門靜脈和肝內膽管三者組成的Glisson系統與肝靜脈形成穿插縱橫的管道系統。另外,要保證足夠切緣,肝腫瘤切除時需要切除部分相對正常的肝組織。因此,肝切除手術的理想目標分別是病灶清除、臟器保護和損傷控制,既要完整切除病灶,又要保證剩餘肝臟功能充分代償,同時,保護肝內重要管道不被損傷,三者密切聯絡又存在制約。

“傳統手術採用開腹方式,操作上精確度較低,腹腔鏡雖然有高畫質放大和視野轉角功能,但依然存在一定侷限。”田虎說,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讓精準肝切除的理想能夠轉化為現實。

這其中,現代三維醫學影像技術的應用,讓肝臟外科醫生能夠“走進”患者肝臟內部,對肝內解剖結構和病灶形態一目瞭然。

“透過數字化肝臟三維重建,可以把整個肝臟‘搬到’電腦上。”田虎說,三維醫學影像技術是一種用於顯示、描述和解釋外科疾病三維解剖和形態特徵的工具,它可以藉助CT/MRT影象資料,利用計算機影象處理技術對資料進行分析、融合、計算、分割、渲染等,將肝臟、胰腺、動靜脈血管、佔位、擴張膽管等目標的形態、空間分佈等進行精確地描述和解釋,重建成數字化三維視覺化肝臟模型。

透過這個模型,醫生可以精確地評估肝臟病變範圍,瞭解肝內複雜管道系統的分佈走行及其與病灶的毗鄰關係,並結合虛擬現實技術進行虛擬肝切除和三維模擬手術規劃,輔助提高手術精度及安全性。在完整切除腫瘤、避免術中損傷重要解剖結構的基礎上,縮短手術時間和平均住院時間,並透過計算殘肝體積,評估肝癌患者術後肝功能恢復情況。

精準顯影

熒光染色加術中超聲雙導航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推廣普及,其技術手段也在蝶變升級,不斷向精準醫療時代跨越。

田虎介紹,近年來,吲哚菁綠(ICG)分子熒光成像技術被廣泛應用。它在腹腔鏡肝切除手術中,可以幫助精確定位腫瘤邊界和發現微小病灶。

據瞭解,正常肝細胞能夠很好地排洩ICG,而腫瘤細胞對此卻“無能為力”,因此將ICG注入患者體內後,可以直接觀測到熒光化的腫瘤組織或正常肝組織,讓腫瘤的位置、大小、邊界等一目瞭然,有助於醫生術中精準判斷斷肝平面以及腫塊邊緣,從而精準完成肝切除手術。同時,染料的膽汁分泌可以使膽管視覺化,減少了醫源性膽管損傷的發生。而ICG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幾乎完全由肝臟以原始形態排出。

腹腔鏡術中超聲又被稱作外科醫生的“第三隻眼”,在腹腔鏡視野直視下與受檢組織器官直接接觸掃描,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可以起到實時導航作用,彌補了腹腔鏡手術過程中操作者無法透過手觸診肝臟來協助手術的“短板”。

熒光染色和術中超聲兩種技術提供雙重定位導航,進一步提高了手術操作的精準度,突破了傳統肝膽外科手術的諸多禁區。

如今,科室八成以上的手術都是腹腔鏡微創手術,包含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腹腔鏡胰體尾切除、腹腔鏡肝臟尾葉、S78段腫瘤切除等高難度手術。

為讓更多患者獲益,科室牽頭成立了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肝膽胰數字醫學及熒光導航醫學分會,在將臨床與科研有機結合的同時,致力於這些先進技術的推廣。

蝶變展翅,遊刃肝膽。在持續改進肝膽疾病精準診療的實踐中,山一大一附院肝膽外科將堅持革新圖強,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推動肝膽外科專業向新的高度邁進。